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亞洲開發銀行(亞行)28日發佈報告稱,亞洲需適應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的“新現實”,亞洲新興經濟體不應該因發達國家經濟疲軟而猛踩緊縮調控政策的剎車。該行還預計,中國將繼續收緊貨幣政策以及退出危機時採取的財政刺激措施。
亞行在其半年度《亞洲經濟觀察》報告中警告稱,考慮到油價高企造成的供應衝擊,加之日本地震造成産出放緩並推高了成本,亞洲地區的通貨膨脹可能進一步加速。報告稱,展望未來,亞洲可能需要動用一系列財政、金融及結構性政策工具,以遏制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激發的通貨膨脹;同時貨幣政策工具也需要適應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持續大幅走高這一新事實。
這份報告還指出,通貨膨脹正在迅速上升的經濟體可能需要加快退出危機相關刺激措施的步伐。決策者們應該保持謹慎,不應對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反應過度,因為亞洲的增長仍具有良好的彈性,同時仍面臨通貨膨脹問題。
由於受到歐美債務危機引起的複雜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很多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加息步伐受到了羈絆。近一段時間以來,儘管擔憂國內的通脹局勢,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韓國等多個亞洲新興經濟體均宣佈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印度卻是一個例外。儘管國內經濟已出現增長放緩的勢頭,印度仍在抗擊通脹問題上採取了強硬立場。26日,印度央行宣佈將關鍵利率提高50個基點到8%,這個幅度不僅超出早先市場預計的25個基點,更是該行自從去年3月以來的第11次加息。持續不斷的大幅加息已使得印度成為全球抗擊通脹隊伍中的“急先鋒”。
不過,路透社的分析預測,印度央行26日宣佈的加息舉措可能是短期內最後一次,理由是此前的多次加息對經濟高速增長已顯現遏制效應。印度央行在當天的貨幣政策報告中並沒有暗示這是最後一次加息,而是強調未來加息與否將取決於通脹形勢,即國內經濟增長和國際商品價格變化。
亞洲開發銀行建議,亞洲新興經濟體未來可通過一些調整來改善對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通貨膨脹的管理。其中包括:同時利用隱含的和明確的通貨膨脹目標,來改善貨幣政策的信息傳導,各地區央行在確定通脹目標時,應當將大宗商品價格預期漲幅考慮在內;混合使用讓本幣加速升值和減小或放慢貨幣政策反應的政策手段,可以在減輕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避免使用政策利率的弊端;從供應面採取措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採取商品價格穩定機制,通過加強地區內以及地區間合作來確保食品和能源貿易充足,實施有效的商品市場監管。
此外,亞行的報告還指出,亞洲經濟前景面臨四大風險:物價加快上漲推動薪資水平呈螺旋式上升;日本的復蘇弱于預期,而美國和歐洲的債務問題懸而未決;金融市場的波動性正在不斷加劇;短期資本流動日趨不穩。
該行表示,由於各國政府繼續抑制通貨膨脹以及發達國家經濟體仍在努力恢復經濟元氣,新興東亞經濟體(東盟10個成員國和中國、中國香港、韓國以及中國台北)的經濟增長在經過2010年的強烈反彈之後,將會在今年和2012年趨於放緩。報告預測,新興東亞經濟體2011年和2012年的G D P分別增長7.9%和7.7%,中國2011年和2012年G D P分別增長9.6%和9.2%。
亞行區域經濟一體化辦公室主任伊萬 J 阿奇茲表示,各國政府為了控制日益高漲的通貨膨脹,減少了財政刺激措施並採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新興東亞大部分地區的增長開始放緩。他認為,這實際上是件好事,像中國這樣增長勢頭較為強勁的經濟體就不會出現經濟增長過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