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楊琳樺
因為旗下一份英國報紙的“竊聽醜聞”,默多克傳媒帝國已聲名狼藉。
當聽證會前和聽證會中有關《世界新聞報》被強制關閉、默多克與英國首相卡梅倫的心理大戰,甚至是鄧文迪武力救夫的橋段四起——聽證會場外,一驚一乍之間,觀眾也猶如觀摩某個有關資本大鱷、政治、醜聞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的好萊塢大片或經典美劇。至少在我的影碟收藏中,這樣險象環生的故事並不少見,但既然提到默多克,對於他發行了半年之久的電子報紙《The Daily》何以如此默默無聞,以及商業成效上形同死水,我卻不明所以,直到昨日連線遠在矽谷的iPhone、iPad、Android移動平臺專家David Cao。
為挽救其傳統媒體商業模式在網絡衝擊下一落千丈的頹勢,79歲的默多克在這件事上可謂鐵了心。專門為iPad等平板電腦量身製作的《The Daily》前期不僅高薪挖來精兵強將,有關它的商業運營預算甚至達到每年3000萬美金。這種愈老愈盛的“默多克式天真”旨在實現某種理想主義——表面上看,這是在實踐一份付費內容,《The Daily》每週價格為0.99美金,年費為39.99美金;實質上,默多克是想讓新聞收集和編輯業務重生,徹底清掃媒體內容生産方江河日下的命運。
從實質體驗來講,似乎不該笑話今年2月默多克在發佈《The Daily》時的萬丈豪情。就我個人閱讀《The Daily》的感受,結果堪稱精品,不僅能欣賞高清畫面的新聞片段,瀏覽所謂的360度新聞照片,還能聽廣播。更為神奇的是,《The Daily》還支持讀者語音留言,Voice message在美國的電話社交中非常普遍,默多克創作團隊大概是認為讀者在寫下評論的同時,也有興趣“錄下”口述評論的聲音與其它閱讀者和聽眾分享,真可謂是一個“互動新聞平臺”。不過我也不得不承認,我看它的更大原因在測試而非內容驅動。
在Skype那一頭,David Cao説,《The Daily》在商業運營上已差不多接近失敗的原因是:首先作為渠道而言,iPhone也好iPad也好,相較PC而言都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收費模式,但在美國真正能做到收費的第三方應用集中在遊戲和公共事業費繳納等非傳媒內容領域;其次,《The Daily》作為傳媒的競爭對手基本都以免費+廣告模式進行,而少數同樣以付費形式存在的又實力很強;再次,默多克對《The Daily》期望值過高,雖然這一多媒體從製作到發佈,沒有紙張沒有印刷廠等節約了很多成本,但是它的營銷費用也相當驚人,外加默多克團隊雖然在傳統媒體運作方式上具有優勢,但天性上與天天泡在Linkedin、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的用戶連接點甚少。換句話説,充斥在《The Daily》周圍的都是媒體人,雖然大名鼎鼎,卻不是技術專家,默多克缺的是一個真正的技術信息高管,這些都決定了《The Daily》只對部分用戶具有吸引力,它的市場規模起不來;而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手機或類似iPad這種移動終端的最大功能其實在社交領域,而各類社交應用又如搜索引擎,甚至是比搜索引擎會更進一步分解和損值傳統新聞收集與編輯業務。你想既然網絡上到處都可以免費看到信息,還有多少人願意去付費購買以信息需求為主的某類精緻體驗呢?
看起來,搜索引擎和正在蓬勃發展的各類社交網站,既是削弱默多克傳統媒體核心資産的元兇,也是讓默多克新傳媒思路走向迷蹤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