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破解達芬奇密碼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1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財經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本報記者 趙輝

  在媒體的持續曝光和公眾強烈的追討聲中,一場“達芬奇”打假戰在全國打響。

  保稅區“一日遊”、虛假標注原産地、虛假宣傳……隨著達芬奇密碼的一一破解,消費者的心一次次被商家的“虛情假意”所傷,而進一步的索賠事宜似乎也迷霧重重。達芬奇事件不僅在傢具行業引起震動,也引發了政府採購傢具市場專業人士的熱議。雖然個人採購和政府採購有諸多不同,但對於傢具這一消費品,如何確保産品質量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在破解傢具採購的“達芬奇”密碼上各地也有不同做法。

  “達芬奇”密碼為何難破

  由於消費者和商家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對産品的材質、安全性、産地等關鍵指標,既沒有足夠的知識,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動力加以辨別。這就為廠家欺詐消費者埋下了隱患。在政府採購傢具項目上更是如此,採購人缺少專業知識,採購需求不夠具體,在招標文件中技術標準不明確,傢具製作涉及面料、油漆、填充材料、五金配件等多方面,因此生産企業如果在原材料採購和生産管理的任何環節質量把關不嚴,産品質量都將無法保證,對傢具産品質量檢測和驗收環節從而成為一大難題。然而,這樣的難題是否無解呢?

  在達芬奇事件中,在媒體進行曝光後的第一時間,政府相關質量監督檢查、進出口檢疫等部門就介入調查,並很快對問題做出了論斷。由此看來,監管本不是難題。但有專家分析説,達芬奇産品涉及海關、工商、質量監督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各有各的職權範圍。然而,多頭監管往往産生的效果是無人(監)管,大家都不管。“只要真管,並有制度保障,其實質量關是可以把控的。”一位多年從事政府傢具採購的業內人士分析説,由於政府採購的金額和數量相對較大,比起普通的個人消費者在驗收環節將承擔更少的成本。但在實踐中,傢具採購的達芬奇密碼究竟為何難破呢?

  在記者採訪中,業界人士給出的最普遍的問題即在驗收環節中誰唱主角。《政府採購法》第41條規定,採購人或者其委託的採購代理機構應當組織對供應商履約的驗收。大型或者複雜的政府採購項目,應當邀請國家認可的質量檢測機構參加驗收工作。驗收方成員應當在驗收書上簽字,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可以説,從目前的政府採購制度建設來看,履約驗收環節的主要責任方為採購人。不少接受採訪的採購代理機構負責人表示,是否參與驗收取決於採購人是否委託。

  解碼: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

  話題到這裡似乎又回到了原點,如果採購人自行進行驗收,由於專業知識的缺乏很難對傢具材料的真假優劣進行辨別,偷梁換柱的現象難以避免。在傢具採購的實踐中,各地都進行了不少創新,其中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最受歡迎。

  如安徽省政府採購中心對傢具採購進行公開招標時,在招標文件中便明確規定採購人要對傢具原材料進行進廠檢測,傢具驗收時,應由採購人聘請省級質量監督部門的專項檢測人員對傢具成品進行檢測驗收,所有檢測費用要包含在投標報價中。除了在招標文件中明確了採購單位要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北京市政府採購中心還採取了與採購人簽訂委託協議,由採購中心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驗收的辦法。集採中心由此承擔了更多的驗收職責。遼寧省政府採購中心去年出臺相關規定,在集中採購項目的驗收環節中扮演了總協調和管理的角色,將採購人、專家、第三方檢測機構等人員組織起來,進行具體的驗收工作,政府採購中心並不直接參與驗收。

  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國家傢具及室內環境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驗收的最大案例來自於2008年奧運會場館、奧運村所有傢具和所有裝修材料的檢測驗收。據悉,這個項目的檢測驗收從原輔材料開始,到零部件生産,再到成品,監控時間長達一年半,可以説是全程監控的典範。類似這樣的全程監控對産品質量的監督無疑是有效的,但檢測驗收的戰線也被拉長。不少地方採取了破壞式對照檢驗方法,即要求供應商提供産品的數量為N+1,如採購需求為50張桌子,要求中標供應商提交51張,多出來的1張桌子可以用於破壞性檢驗。

  破壞性檢驗對於個人消費者而言幾乎是不能承受的。消費者夠買達芬奇昂貴的傢具,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其品牌的信任。這種信任本應是商家給予消費者的一種莊嚴承諾,但當達芬奇違背了契約,逾越了底線,其所造成的信任危機也將導致品牌價值的巨大損失。當人們呼籲中國的商業道德亟須重建時,也期待中國能培育出貨真價實的民族品牌,這一願望的實現離不開監管和執法部門積極擔當,持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