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應對"升級版"限購令 龍湖地産打造煙臺城市綜合體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煙臺,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與青島毗鄰,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

  事實上,圍繞整個環渤海區域,都是開發商們逐鹿之地。7月25日上午,龍湖地産在煙臺項目拿到了預售許可證。與此同時,也昭示著龍湖在煙臺傾力營建的近7000畝城市綜合體項目,正式拉開帷幕。

  在2011年上半年,樓市調控走到執行層面,越發細化、強化、持續化的同時,開發商又是如何行動的?公眾或許可以從龍湖發展步調中,窺得些許端倪。

  佈局度假地産

  龍湖挑戰城市運營商?

  “煙臺項目分為A、B、C三個地塊,在近7000畝的土地上,我們計劃用4000余畝進行住宅建設,其餘則用作商業、旅遊以及娛樂等配套設施建設”,龍湖的相關人員在進行煙臺葡醍海灣項目介紹時,如是提及。

  據其介紹,龍湖正在致力於打造煙臺最大的綜合體:“基本上龍湖在做一個城市運營商的角色,而非僅僅是一個蓋房子、賣房子的開發商——這也是我們的一個轉型的作品。”

  事實上,早在樓市調控之初,以保利、世茂房地産為代表的一線房企就曾紛紛表態要開始打造城市綜合體。如今看來,一向低調的龍湖也不曾例外。

  “在度假地産的項目選擇上,我們堅持兩項原則”,《證券日報》記者從龍湖集團常務副總裁邵明曉處得知,“一是看中當地的資源稟賦;另一方面則是注重城市關係”。以此次煙臺這般規模的項目來看,“每年要進行數十億的滾動投入”。同時,在城市綜合體高投入的背後,還需高人氣的支持——“我們預計要在這一片區域中聚集近20萬的人口”,邵明曉稱。

  以住宅銷售回籠資金、聚集人口,再接下來進行商業、辦公等配套設施開發,再吸引更多的購房者加入其中……數百億的整體投資、8-10年的開發週期,需要每一個環節的良好配合。龍湖如何處理其中的風險?又為何不選擇將普通住宅推向市場,反而是低密度的聯排和疊拼先行入市?

  鎖定本地居民需求

  應對 “升級版”限購令風險

  為了規避城市綜合體存在的風險,龍湖地産執行董事秦力洪表示,在低密度戶型和普通商品住宅的配比上,基本上會進行“均衡配置”。之所以選擇在前期將低密度的戶型推向市場,一方面是奠定了整體項目的“氣質”,另一方面則是符合其現有的客戶群需求。同時,他表示如果出現低密度戶型銷售不佳的情況,龍湖將會選擇用普通住宅項目來進行價格調節。

  以度假地産發達的三亞地區來看,往往會出現極高的空置率問題。龍湖又將如何避免這一情形出現?《證券日報》記者獲知,龍湖將80%的目標客戶鎖定為本地人士以及周邊的青島、威海地區的潛在需求者,這也進而將現行調控政策、尤其限購令有可能擴大到二、三線城市的影響降至較低的程度。

  另一方面,“産品線長,也意味著項目可迴旋的餘地較大”,秦力洪表示。同時,從整體佈局來看,龍湖將繼續堅持高週轉的原則不變。為此,龍湖所開發的商業、度假地産項目佔比,均不會超過10%的“紅線”。

  房價“市場説了算”?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無論是即將推出的低密度項目,還是未來的普通商品住宅,葡醍海灣的定價都會高於周邊樓盤6000元-8000元/㎡的均價水平。

  作為開發商,應該去“提升一個城市的價值”,龍湖地産執行董事秦力洪如此表示,“我們定這個價格,是超越煙臺現有的數據經驗的。”

  在其看來,購房者對房屋的價格乃至價值一旦形成增值預期,預期疊加的結果就是其所購買的項目在持續不斷的升值。

  而問題的關鍵在於,購房者能否認同最初的價格。只是,在住宅供需失衡的大環境下,住宅價格真的就能理直氣壯的説一句“市場説了算”嗎?

  依舊看好一線城市

  1-6月份,龍湖地産在環渤海區域實現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5.2億元、12.1億元、7.9億元、8.7億元、10.1億元以及2.8億元,累計實現簽約金額56.8億元。除去在環渤海,乃至長三角地區,龍湖的銷售成績尚難稱穩定。結合今年上半年,龍湖除去在2月份拿下寧波、成都兩個地塊,再未有新增項目。難道,龍湖戰略重心要轉向二、三線城市嗎?

  就此,龍湖地産執行董事秦力洪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半年公司的確相對謹慎。而在今年下半年,龍湖將會選擇合適的地塊“出手”,且重點佈局環渤海以及長三角地區,從而使這個兩個區域的發展節奏能夠更為穩定。

  “從長期看來,龍湖依舊看好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龍湖集團常務副總裁邵明曉如是説。同時,核心城市依舊是眾多大型房企們的主流選擇。而龍湖在拿地方面的優勢,則在於能夠將住宅和商業較好的結合起來,從而獲得政府的青睞。(謝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