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吳龍貴:橋堅強的神奇在於謙卑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吳龍貴

  杭州錢江三橋引橋塌了。距離它建成通車不過14年。但是與它同處於錢塘江上的錢塘江大橋,74年來任憑風吹浪打,巋然不動,被網民熱捧為“橋堅強”。網友發帖問:茅以升修的這座橋,設計壽命50年,已經超期24年,就是不倒,連大修都沒修過,這是什麼道理?

  在這樣一個講究速度和效率的時代,74年是一個足夠漫長的時間跨度。這份歷史的滄桑與厚重,在茅以升先生建造的錢塘江大橋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建成于1937年,曾三次被炸,並因戰爭原因主動斷橋11年,在橋墩上和護欄底部,彈痕仍隨處可見。但儘管歷經歲月和戰火的侵蝕,它至今仍傲然屹立於錢塘江上,日均承載通行汽車超過一萬輛,火車超過150輛。

  是什麼讓公眾對錢塘江大橋推崇備至?又是什麼讓“橋堅強”屹立74年而不倒?不僅是因為它的設計和建造者是聲名卓著的橋梁大師茅以升先生,也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段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更在於它的存在本身就體現了一種我們久違的精神和態度,叫做“謙卑”。

  這是一座“炸藥放不對位置就炸不掉的橋”。錢塘江大橋的5號、6號橋墩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被炸過,但至今仍能正常使用——對比錢江三橋引橋建成通車不過14年便倒塌的現實,毫無疑問這堪稱是一個“奇跡”。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設計和建造者對自己的職責有著天然的敬畏,如果不是對自己的道德良知有著執著的堅守,如果設計和建造者不是以堅固和安全為工作的底線,這樣的“奇跡”便不可能誕生。而這一切,又都是以對生命的謙卑為前提。

  “茅以升修橋的時候,是按照20公里的時速設計的,70多年過去了,在這座橋上,動車可以跑到時速120公里,汽車也可以跑到時速100公里。”明明是以20公里的時速設計的,卻在70年後仍能跑120公里,這是對常識的一種謙卑。再先進的技術都會有瑕疵,再偉大的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尤其是當涉及到人的生命的時候,與其激進不如保守,給生命和安全預期一定的空間,這才是真正科學的態度。茅以升和他的團隊放棄了可能更為耀眼的數據,卻換來了一座百年基業,這是屬於那一代人的低調,也是屬於那一代人特有的風采和光榮。在“大幹快上”、“做大做強”成為慣例的當下,還有多少專家學者能像茅以升他們那樣,以低調為美德?

  從“橋堅強”屹立74年的神奇中,我們還可以發現權力對專業的謙卑。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完全由專家學者主導,而沒有外界干預的項目,所以它的專業性才能經受時間和戰爭的考驗,可以肯定,這決不會是一個由領導個人意志決定的“獻禮工程”,所以它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才能做到極致。1937年12月23日,茅以升接到密令,對錢塘江大橋實施爆破,特殊年代,茅先生當然無法決定一座橋的命運,然而作為一個設計者,他的權威和尊嚴在當時顯然是不容挑釁的。 一座橋就是一部歷史,隱喻了一種“越發展越不安”的現代化困境。這樣的問題其實何止存在於建築領域?譬如食品安全,過去我們擔心的是吃不飽,現在我們擔心的是還有什麼能吃;再譬如教育質量,過去我們擔心孩子讀不起書,現在什麼都可以學了,卻不知到底該學什麼……不可否認,我們正處於發展最快的時代,什麼都在發展,社會在發展,科學技術在發展,人類文明在發展,但我們卻丟失了最寶貴的“謙卑”精神,所以我們越發展,越應喚回那種久違的“謙卑”。

   

搜索更多茅以升 錢塘江大橋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