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製造業是軟著陸的海綿墊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0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理財週報記者 錢文俊/文

  有人説,中國的製造業已死。這個觀點有點聳人聽聞,不過,中國的製造業的確是在經歷寒冬。

  一個直觀感覺是,近期媒體相繼報道,江浙、東莞的中小企業繼2008年金融危機後再次出現了倒閉潮,傳統的勞動密集型、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産業面臨淘汰命運。

  這些曾經為中國經濟增長做出巨大貢獻的企業,囿于技術的落伍,管理思想的滯後,資金的不足,政策的缺失,錯過了轉型的機會。

  更為要命的是,面對點石成金的資本市場,不少從前踏踏實實做實業的企業家也躍躍欲試,徹底投身金融業,結果,低端的製造業正在被迅速掏空,昔日繁華的江浙民營企業變得一片蕭條。

  中高端的製造業卻囿于融資難的窘境,只能排隊上市,一旦上市失敗,企業的規模難以做大。加上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中高端的製造業難以上一個臺階。

  每當看到中國股市上一個個熟悉的名字,三一重工、大族激光、山推股份、濰柴動力、中聯重科、徐工科技,心情都會尤為複雜。可喜的是中國高端製造業碩果仍存,可悲的是,“十二”五規劃中,國家明確提出了要扶持高端裝備製造,即具有技術密集、附加值高的新興産業,如航空、航天、高速鐵路、海洋工程、智慧裝備。

  一個國家經濟的根基,是製造業,而非金融業。

  隱形冠軍是上世紀80年代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的概念,這一概念的提出基於他長久以來對德國企業的觀察,他認為,德國出口的關鍵動力並非西門子、大眾、蒂森克虜伯、巴斯夫之類的大企業,而是眾多低調的、從不渴望上市圈錢的中小企業。

  今天,中小企業依舊是德國活力的核心。一百多萬家德國的中小企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做實業。

  德國人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本錢,就是強大的製造業根基。打仗靠的是實業,飛機、坦克、導彈都需要強大實業的支撐。只是,戰爭勝負的關鍵,除了實力,還有人心。

  面對二戰後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德國幾乎都能順利渡過,靠的也是實業的支撐。

  以至於有學者説,金融危機,美國輕傷,歐洲重傷,中國內傷。而德國,一片繁榮。

  近來,關於中國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爭論越來越多,國外經濟學家一致看空中國,認為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而國內的經濟學家立即展開反擊,堅信中國經濟會順利實現軟著陸。

  不過,無論何種觀點,都基於一個普遍的共識——中國經濟必然會出現著陸,因為,沒有一個經濟體是永動機。

  既然承認要實現著陸,最好的方式當然是軟著陸。製造業就像一個海綿墊,軟著陸要成功,製造業基礎必須好。

  因此,“十二五”期間,打造屬於中國的隱形冠軍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需要技術的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思想和商業倫理的再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