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糾偏者”王國剛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3日 1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朱紫雲

  “中國不存在通貨膨脹。”

  從去年5月份起國內物價再次快速上漲,在CPI同比增速連續上漲的情況下,去年下半年,王國剛此結論一齣,立刻引起了爭論和質疑,普通民眾只是揪住他的前半句批判,而沒有耐心聽他詳解後半句。

  今年6月CPI同比增速創出35個月以來的新高,民眾對物價上漲引發的通脹擔憂仍未消散。儘管知道會被網絡民眾的口水“淹沒”,這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在眾多公開場合進行“糾偏”:中國不存在西方國家意義上的通脹,物價上漲不等同於通貨膨脹。偶遇持異議者,王國剛總會不遺餘力地從事情原委一一逼問,並進行縝密的邏輯解構,“糾偏”心切。

  王國剛認為引起物價上漲,而非全歸因于貨幣發行過多。西方國家CPI構成中,不包括農産品和資源産品的價格,主要是工業製成品的價格,中國CPI八大類構成中,有七類是非食品類,這七類從1998年至今,按照月度計算漲幅沒有超過3%的,真正超過3%的是食品類,以至於引起了CPI的上升。而食品價格上漲來源於因自然災害引致的供給減少。

  此外,加上工業化和城鎮化不斷推進,農産品價格、資源類産品價格上漲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些價格今後還得漲。“我們的任務不是不讓這些價格漲,不是讓這些價格穩定不變,而是讓它每年漲的幅度能夠限制在人們所能承受的範圍內。”王國剛認為。

  要控制物價上漲過快,很多人想到要從緊縮貨幣入手,實行從緊貨幣政策。今年以來,央行先後6次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減少市場中的貨幣流通量,收緊流動性,但從最終CPI同比增速來看,上漲勢頭並沒就此止步,從上半年效果來看,貨幣政策對治理通脹可謂鞭長莫及。事實上,在王國剛看來,當前物價上漲已經並不能單單從貨幣政策中獲得解藥了。

  王國剛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BMW中經智庫成員。主要從事金融市場、公司金融和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研究。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註冊會計師。支持了青島海爾、江蘇春蘭等近40家企業的股份制改組、股票發行和股票上市工作。主持和參加過20多項國家級和國際合作課題的研究,參與《公司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的研討,被十幾個政府部門聘為經濟顧問。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