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世華財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常有奇談怪論,“人民幣匯率低估論”便是最新一例,令觀者哭笑不得。為此中國代表迅速作出反駁。而這場“口水仗”也成為了即將於26日正式履新基金副總裁的朱民,進入IMF後需要應對的第一個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聞發言人戴維 霍利21日表示,現任總裁特別顧問朱民將於本月26日正式出任基金組織副總裁。但稍早IMF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有關人民幣匯率低估的言論,或令朱民副總裁尷尬不已。
在IMF周三發佈的《中國第四條磋商工作人員報告》中,IMF評價目前取消貨幣刺激政策是完全適當的,但應當更加重視通過提高利率和通過名義匯率升值來收緊貨幣狀況。同時,24名理事大體認同,中期來看人民幣升值非常重要,有助於糾正中國經濟失衡,加大經濟對內需的依賴。
IMF一個磋商小組估計,人民幣按不同計算方法被低估的程度在3%到23%之間。過去一年間,經通脹因素調整後,人民幣兌中國所有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匯率實際下跌了2%左右,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約8%。IMF提醒説,人民幣大幅升值不會讓美國和歐洲成為大贏家,至少一開始不會。IMF經過計算得出,人民幣升值20%將使美國的經濟增長率提高0.05到0.07個百分點,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的提高不到0.12個百分點。
其中,IMF透露出的兩個觀點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其一是人民幣升值有益中國經濟健康,而對歐美經濟正面作用有限;其二是人民幣匯率或低估23%。IMF在報告中特意提醒中方,人民幣升值對於歐美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有限,引申含義是為標榜該組織處在公正立場,其論點是以理性、客觀、科學為基礎,而非出於意識形態差異。但此舉卻反而弄巧成拙,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味。IMF的多此一舉,不過是為了竭力撇清自身的歐美背景,爭取中國方面的認同。但在我們看來,這反而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背後的動機。
事實上,IMF為誘導人民幣升值可謂煞費苦心。為消除中國擔心人民幣會成為下一個日圓,IMF在4月時就曾推出專題報告。不同尋常地用三頁紙的篇幅剖析和反駁了那種認為1985年簽署的《廣場協議》導致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發生經濟危機的説法。
至於人民幣匯率或低估23%?中國代表回應道,在繼續改善匯率形成機制方面中國已取得進展,不應根據對未來經常賬戶的不確定預測來評估幣值低估程度,並強調人民幣匯率正在向均衡水平靠攏,並預期這一過程在中期內將持續下去。事實上,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超過20%,2010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累計升值超過2.5%。
而此事也讓我們再次清醒的認識到,關於朱民入閣IMF或給予中國實際利益的想法是多麼的可笑。要知道,現階段IMF從中國獲取的支持,遠遠超過IMF能夠給予中國的實惠。因此,我們在歡慶中國影響力日益增進的同時,更應警惕西方國家別有用心地向我們灌輸本不必承擔的責任。
至於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中國將會採取理性、科學、務實的態度,結合自身與全球經濟利益,堅持以我為主的指導方針。對於那些不負責任,別有用心的建議,中國也將一直予以抵制。
(關威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