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世華財訊]在美國經濟持續不給力的大環境下,美聯儲寬鬆政策難言退出,設定國債收益上限舉措等隱形QE3有望在未來變成現實。
據中新社7月22日援引經濟參考報報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近期表態令市場有些疑惑,14日先稱“如果美國經濟持續增長乏力,美聯儲可能採取新的貨幣刺激政策”,隨後一天立即改口為“近期不會推出新的刺激措施”。多位專家認為,美國貨幣政策背後附著的目標和任務決定了寬鬆政策不可能輕易退出,而隱形的第三次量化寬鬆(QE3)在未來可能變成現實。
寬鬆政策難言退出
單就美國國內而言,QE3或是變相的再刺激方案,從理論上講都會對美國穩定物價和充分就業有利好作用。
對美國金融市場穩定而言,維持美國國債市場融資的可持續性,即是其最核心任務。數據顯示,美聯儲目前持有的聯邦政府債務多達1.336萬億美元,佔美國聯邦全部債務的14%。本輪金融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資産負債表的總規模由2007年6月的8993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5月初的28605億美元。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撰文指出:“美聯儲如果此時貿然退出,美國國債收益率將出現大漲,這將加重消費者、企業及聯邦政府的債務負擔,並使美國的財政狀況更加惡化。”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不同於上世紀70年代,過去40年的全球化過程使今天通脹存在著清晰的全球傳遞鏈。新興市場處於通脹的前端,而發達國家處於通脹後端。從邏輯上講,新興經濟體承受的通脹痛苦要大於發達經濟體。
對於通過新刺激措施改善就業市場,更具政治含義。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面臨連任挑戰,而歷史上從未有過總統可以在失業率超過7.2%的水平獲得連任的先例。目前美國的失業率高達9 .1%,故此,奧巴馬政府的任務是在未來18個月增加300萬個職位,才可以保住位子。而為了徹底擺脫經濟停滯狀態,解決近300萬個就業,只能下寬鬆的“猛藥”。
隱形QE3的三種途徑
實施再次寬鬆的動機具備,具體靠什麼方式操作呢,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可能不直接聲張QE3,而是通過以下幾種“隱形”手段:
首先設定國債收益上限。美聯儲對收益率封頂措施的使用有先例可循。20世紀40年代,美聯儲在將近10年時間裏保持著對長期國債收益率2.5%的收益率限制。這種方式與第二輪量化寬鬆的政策初衷也不謀而合。
第二種方式,上調通貨膨脹的警戒線。歷史經驗數據顯示,1946年至2003年間,美國削減了相當於GDP的70%以上的公債。期間實際GDP增長平均每年令公債對GDP比率降低1 .3個百分點,而通脹的作用為1.6個百分點,大於前者。換言之,在整個“名義增長效應”中,通脹的貢獻度為56%。在龐大的債務面前,美國必定要靠不斷地放水讓美元貶值,從而啟動新一輪的債務削減計劃,從貶值中獲得最大的債務削減收益。
第三種方式,美聯儲用其資産負債表下數萬億美元證券投資組合的收益進行再投資,將會繼續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創造出龐大的流動性。包括美聯儲所持美國國債、MBS(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A BS(資産支持證券)等資産到期的本金和利息,每月大約為350億到450億美元,這雖比不上每月上千億美元的QE2,但規模也相當客觀。
負作用不可小視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貨幣政策路徑表明,美國貨幣政策的主要關注點是國內目標,對國際溢出效應關注相對較少。雖然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今年6月底到期,但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遠未收官,新興市場對於資産價格泡沫風險和債權損失風險都不得不防。
儘管理論上刺激方案有較多益處,但現實卻也不那麼理想。貨幣政策並非萬能,其作用不過是改善市場流動性環境,降低私人借款成本,從而影響金融市場價格和私人消費投資活動。而私人消費和投資是否擴大,經濟增長動力如何,不僅取決於融資成本,還取決於負債率、收入預期等情況。
另外,實際表明,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使新增的流動性迅速進入實體經濟變為資産,反而會像潮水一樣,直接衝擊各國金融市場和貨幣體系,催生新的資産泡沫,由此帶來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美國經濟可能短暫復蘇,但是美國房價將再次下降、失業率仍會居高不下、美元執意維持貶值趨勢,石油、黃金等大宗商品、股市仍有上漲空間,烈性通貨膨脹的陰影已悄然襲來,而新興國家的貨幣將再一次面臨“被升值”。
(孫海琴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