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1日訊 四川省新津縣地處都江堰灌區,是成都市重要的農産品基地,被譽為“蜀中糧倉”。然而,由於近年來缺乏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有效投入,全縣排灌設施普遍存在工程老化、輸水不暢、蓄水能力低等情況,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為解決這一突出問題,新津縣政府啟動了總投資3億元的排灌設施綜合整治計劃,重點進行幹渠和支鬥渠整治、水閘渠係建築物配套建設、水毀工程修復、微型蓄水池改擴建、機電提灌設備標準化技術改造、渠道水位觀測、中轉控制和終端控制自動化系統建設等,為全縣農業生産和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用水保障。
為了儘快完成工程建設,成都市新津縣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向農發行四川省分行提出了2.4億元貸款申請。接到申請後,該行提出了“早調查、早計劃、早投放;項目優先、審批優先、利率優惠”的“三早三優”要求,迅速開闢信貸綠色通道,及時作出貸款批復。貸款發放後,該行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建立了完善的項目管理制度,由縣政府、財政、水務局、農發投公司與銀行一道,對資金撥付與使用層層把關,實行流程化管理。縣農投公司對工程資金支取審批表進行初步審查簽字後,報送水務局、財政局和縣政府分別簽署意見,然後附工程項目、建設單位、項目資本金到位情況、貸款資金使用情況表、工程進度和預計完成時間以及施工合同等相關資料,交由農發行審查後方可支付信貸資金。由於地方政府、職能部門、承貸企業以及銀行從不同方向對資金使用施加約束,有效防範了信貸風險。
在信貸資金的作用下,目前柳江溝渠、小禮拜渠、興義鎮溝渠、共和村排洪渠等水毀工程重建,以及古家村、臨江村等灌溉渠及項目區內配套工程項目建設已提前竣工。項目完工後,基本實現了坡地梯田化、水渠網格化、田土平整化、灌排設施化,極大地改善了當地農業生産條件,大幅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據不完全統計,項目投入使用後,渠係水利用效率由原來的0.35提高到0.75,改善灌溉面積15.65萬畝,年節約農業用水1878萬立方米,年節約水費113萬元,農民年增收2778萬元。2010年,雖然西南五省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災,但新津縣卻因“謀水在先”,農業生産基本上沒受到影響。
溝渠水清如許,田間禾苗正壯。正在渠邊澆地的農民劉仁喜興奮地告訴筆者:“自從排灌設施重新派上用場,靠天吃飯的日子就再也沒有經歷過。農發行真正為我們農民辦了件大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