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傳涉嫌內幕交易高管又增一人 一汽轎車稱正在核實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1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對於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的路徑選擇,民族證券的分析師曹鶴曾經這樣描述“一汽整體上市涉及千億元國有資産的騰挪,如果事先有任何消息走漏,都會引發鉅額的利益輸送”。

  一汽集團似乎也深知其中的利害,雖然為一汽整體上市提供輔導的安信證券早已亮出了包括拆分、借殼、吸收換股、整體IPO四套上市方案,但對於整體上市的路徑選擇,一汽高層始終諱莫如深。一位接近吉林省證監局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截至目前,雖然鋪路一汽整體上市的一汽股份已于6月末獲批掛牌,但一汽轎車(000800)尚未就其上市方案向吉林省證監局備案。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一汽集團退休高管、現任一汽轎車監事會主席馬振東,因其直系親屬在一汽轎車控股股東一汽集團股改獲批前購入股票,其間可能存在“內幕交易”。

  《證券日報》記者數次致電一汽轎車董秘王文權,都沒有得到對方的回應。一汽轎車董秘辦的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公司正在對這一消息進行核實,但目前尚無定論。

  而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一汽轎車高管中,涉嫌內幕交易的並不僅馬振東一人,公司監事李原子的近親屬李原野也在一汽股份發起設立前期買入了公司股票。

  涉嫌內幕交易高管又增一人

  此前引起資本市場關注的,是今年6月退休的一汽集團前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工會主席馬振東。退休之後,馬振東依然擔任一汽轎車的監事會主席,且該職務將行使到2012年12月。也就是説,馬振東依然屬於《證券法》所定義的上市公司高管。

  今年一季度,由於一汽股份設立遲遲難以獲批的一汽轎車,遭遇了69家機構1.73億股的減持。但就在機構投資者紛紛撤離之際,5月9日、5月5日,與馬振東“配偶”關係的王曉軍和“兄弟姐妹”關係的馬延萍,分別以14.43元和14.28元的價格購入一汽轎車股票7600股和5000股。

  隨後,即有媒體報道稱一汽股份掛牌成立已獲國資委審批,以一汽轎車、一汽夏利為代表的一汽係股票自6月初開始震蕩上行。7月2日,一汽轎車與一汽夏利同時發佈公告確認了上述媒體曝出的消息,更是引發了汽車板塊在此後幾日整體翻紅的行情。

  而一汽轎車的另一位監事李原子近親屬李原野提前購買公司股票的行為也圍繞著一汽股份的設立。

  2010年4月13日,與一汽轎車監事李原子有“兄弟姐妹”關係的李原野以20.45元的價格購入了5000股一汽轎車,彼時一汽轎車尚未公佈其整體上市的時間表。2010年7月14日,一汽夏利與一汽轎車同時發佈公告了一汽集團擬設立一汽股份的消息,這一信息也被資本市場解讀為一汽集團謀劃整體上市的訊號,進而引起資本市場追捧。

  法德律師事務所的曹湛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證券法》的相關規定,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為內幕信息。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不得買賣該公司的證券,或者洩露該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而無論是一汽股份的設立還是獲批,對於公司股價都屬於較大的利好消息,如果公司的兩位監事的家屬在購入股票前已經“先知先覺”,那麼兩位監事就觸及了內幕交易的紅線,應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兩位監事的家屬購入股票至公司消息公佈日,適逢大盤兩輪調整週期,上述涉嫌內幕交易的人士只是勉強實現了“保本經營”。對此,曹湛律師表示,內幕交易的成立並不以獲得了利益為要件。

  內幕交易風險不斷加大

  截至記者發稿時,關於一汽整體上市又傳出了新的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空缺長達6個多月之久的一汽集團總經理一職,將於本週公佈人選。但與此前坊間猜測總經理人選將在安鐵成、張丕傑、王剛中産生不同的是,新任總經理將在副總經理滕鐵騎、秦煥明和許憲平3人之中誕生,且秦煥明被委以重任的可能性比較大。核心人物的落棋,無疑意味著一汽整體上市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可整體上市背後為資本市場帶來的尋租空間,似乎也在被進一步揭開。

  一位接近上交所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其實交易所統計的公司高管及近親屬持股情況變化是由上市公司自行填報的,從中看到的內幕交易端倪,也許只是冰山一角。伴隨著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的步伐越來越近,上市方案等消息的保密度會逐漸降低,內幕交易的風險也在不斷加大。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勤國也對記者表示,資本市場裏大量的內幕交易,都不會以近親屬等容易被監管部門察覺的賬號進行交易。一汽整體上市的部署推進,對股價有影響的消息會越來越具有時間上的確定性,讓內幕交易更具有可操控性,這才是監管層真正需要警覺的問題。(鄭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