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而亮
針對民眾由食品添加劑帶來的心理恐慌,前段時間浙江紹興19個知名飯店的大廚們掀起了一場“裸烹運動”。他們向市民承諾,以後做菜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劑,並願意接受大家的監督。“裸烹”這個詞,迅速在網絡火了起來,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先後有餐館加入這一運動,給如今進入餐館已經草木皆兵的民眾,帶來了一絲驚喜。
自從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肉食、精油大米、彩色饅頭、地溝油等食品相繼曝光之後,食品添加劑聲名狼藉,公眾到了談“添”色變的地步。人們圍繞形形色色、聞所未聞的添加劑,總是要問:既然都是有害無益的東西,為何還要允許它的存在,還制定這個標準,那個標準,一刀切地封殺不就得了嗎?
也許正是響應了公眾這樣的心理,諸多飯店餐館自行發起“裸烹”運動。有的著名飯店還張貼出醒目的“致歉信”,其中寫道:“為了您的健康,我們摒棄了非天然添加劑,從而致使部分菜品的色、香、味有所不同。或許您覺得美味打了折扣,但為了您的健康,請您支持我們這個裸烹倡議行動。”言語之懇切,態度之真誠,給人們帶來無言的感動。
感動之際,我們在選擇就餐的時候,很自然會走進這些令人“放心”的飯店餐館,也很容易對色香味“打了折扣”的飯菜給予寬容原諒。只是,我們沒有注意到商家承諾的限定——摒棄了“非天然”添加劑。作為普通的顧客,我們有幾個人能分得清添加劑中天然與非天然的區別?
中國菜最講究的是色、香、味。所謂色,就是顏色與形狀;所謂香,就是“未嘗其味,先聞其香”。之所以將味道放在色與香的後面,説明中國菜首先講究視覺與嗅覺,以此讓你産生味覺的衝動。能夠達到色香味俱佳,各類添加劑在烹調過程中功不可沒。説到底,同樣的原料、做法,大廚與小廚的區別,飯店與家庭的區別,主要來自添加劑的運用。廚藝的高低,大都是調料的掌握功夫。而很多的調料,其實就是添加劑。一些飯店的大廚自己都承認,離開各種調料的話,基本就不會炒菜了。
添加劑是否為十惡不赦的壞東西,並非如此。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在烹調中放添加劑的傳統,譬如從木瓜汁中提取能讓牛肉鬆軟的嫩肉粉,從八角、肉桂、茴香裏提煉的香精等,至於百菜皆用的味精,更是從糧食中提取的最普遍食品添加劑。人類工業化很大的成就,就是將工業的成果體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之中,以科技的進步換來生活面貌最大的改變。從化肥、農藥到添加劑,我們飯桌上任何食品都置於其中,無可逃遁。據統計,目前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000多種,只有100多種是天然的。即使生活中須臾不離的食鹽,也必須添加碘等微量元素。
了解了這樣的道理,我們就該知道食品危險的元兇並不在添加劑,而在於添加劑在食品中加工環節中的準入、監管和對違法使用的打擊;而更重要的,是食品生産廠家和飯店餐館大廚們的良心。溫家寶總理今年春天在聽取食品安全的彙報後憤怒地説:近年來諸多“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國民素質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絕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一個受人尊敬的國家。”
眾多飯店餐館發起的“裸烹”運動,其實用不著那樣大張旗鼓,情懇意切,只需各位大廚在鍋鏟揮動之時,以自己的道德良心來堵住有害的添加劑、把握調料的投放,就可以免去顧客許多心頭之憂。否則,“裸烹”只能算是招攬顧客的噱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