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這個七月,可以説是産權交易所的“開業月”。從7月8日開始,全國各地的産權交易所井噴式開業,算上15日在廣州開業的廣東南方文化産權交易所,短短8天的時間裏,已有5家産權交易所集中上馬。一邊是産權交易所“遍地開花”,另一邊卻是統一監管缺失造成的隱患不斷。以近期最熱的藝術品份額化交易為例,一大批文化藝術品産權交易所在群雄混戰之後,正在自我救贖中慢慢完善。
各地交易所蜂擁上馬
天津文交所之前創造的神話,讓産權交易所成為各地都眼紅的“香餑餑”。雖然6月初傳聞國家將出手整頓産權交易所,但隨著天津文交所的“起死回生”,不僅文交所集體反彈,就連其他所有産權交易所都蜂擁上馬。
由於沒有統一的監管部門,據羊城晚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7月8日至15日短短8天的時間裏,已有5家産權交易所集中上馬。
與專注于文化藝術品交易的文交所不同,這一輪産權交易所熱的性質既有國營也有民營,交易品種包含了藝術品、農副産品、稀貴金屬、林業、股權、金融資産、碳排放、固體廢棄物等多方面,交易方式包含期貨以及現貨。而前段時間集中涌現的文交所,背後多有政府的撐腰。
監管缺失或助長投機風氣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各地畫地為牢缺乏統籌安排,再加上過剩的流動性,是大量交易所遍地開花的重要原因,目前迫切需要監管部門對其進行甄別及統一規範。
中南大學商學院金融係教授饒育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過低的門檻可能誘導過多的投資者參與,助長投機風氣;由地方審批、各交易所自己制定規則,缺乏統一的規範和監管。為什麼各地熱衷成立交易所?饒育蕾認為,各地都在搶佔碼頭,“我不搞,別的地方又搞”,投資者並非局限在地方,而是面向全國,但與股票市場有本質的不同,不受證監會監管。
業內人士表示,各地都預期國務院將來會統一規範發展這一市場,所以都要搶佔先機。
一邊是産權交易所“遍地開花”,另一邊卻是統一監管缺失造成的隱患不斷。因此在6月初,一則“國家即將整頓産權交易所”的傳聞,讓天津文交所旗下股票連續兩天跌停,之後交易陷入低迷,其他文交所前景也頓時迷茫。
文交所集體自我救贖
雖然事後再沒政府部門出面講整頓一事,但幾乎所有文交所都以實際行動規避傳聞所針對的問題。仍以天津文交所為例,在重開開戶業務後,第三批藝術品份額産品將發行人數死死控制在了198人。這與傳聞國家主要針對交易所內股權交易超200名股東上限一説暗合。湖南文交所的做法與天津文交所相近,而成都文交所索性對交易規則都進行了修改,明確“購買權益份額的會員投資人累計不得超過200人”。
而之前文交所備受質疑的另一個焦點就是上市藝術品的估值過高,這一次,又是“&&大哥”天津文交所第一個改進。羊城晚報記者看到,19日天津文交所挂出公告,新一批的發售上市藝術品就是齊白石的《花卉草蟲》四條屏,這也是國內所有文交所迄今推出的上市藝術品中價值最高的一個。
對此,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文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大多數文交所都是政府主導,文化産業又是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不可能會被叫停。雖然在發展的現階段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證券市場發展早期也一樣很混亂,國家應該會給予文交所一個逐步完善的空間和時間。近段時間各地文交所的各種改革動作,已經可以看成是文交所逐步規範的集體自我救贖。” 羊城晚報記者 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