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繼上周穆迪發佈針對61家上市中國企業管治和財務狀況風險的“紅旗”報告,唱空中國概念股之後。7月18日,惠譽在一份評估35家中資企業的報告中,認為這35家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壓力,在做空者的推動下,境外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指責和調整仍將延續,再次唱空中國概念股。做空中國概念股由華爾街蔓延到了香港。
一、做空中國概念股條件具備
自今年5月份始於美國的做空中國概念股的風潮,根本原因是資本的逐利本性所決定,客觀上講,做空中國概念股也具備一定的條件。
首先,中國概念股存在的明顯的泡沫,資本市場的“中國泡沫”之説有一定的市場認可度。在金融危機之前,美國市場對新興市場經濟體大熱,對在美陸續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也是普遍看好未來前景,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新能源等相關行業的股票漲幅驚人,股價中已經出現泡沫成分。金融危機暴發後,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悲觀,紛紛將目光轉向欣欣向榮的中國市場,中國概念股再度受到投資者青睞,基金經理瘋狂炒作中國概念股,隨者股價的節節攀升,股價已經遠遠超過本身的價值,泡沫日積月累,其中包含了較大的風險。其次,美國市場有較為完備的做空機制,通過做空可以獲得巨大的利潤,在美國市場有眾多的做空基金存在。第三,部分在海外市場上市中國概念股,或因不熟悉國外規則,或因本身管控存在問題,部分中國概念股經營中存在的瑕疵為做空者提供了做空的“口實”。中國概念股本身存在的泡沫和美國市場健全的做空機制,使中國概念股成為做空者的阻擊目標也就並不為奇了。
二、做空中國概念股的兩大邏輯都存在問題
從宏觀方面講,做空者唱空中國經濟,認為中國的地方債務風險、房地産泡沫風險、經濟增速放緩風險、人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出口下降風險等將使中國經濟前景悲觀,進而宣揚中國危機論,甚至演變成“做空中國”。微觀層面上,針對部分中國概念股存在的誠信和內部管控問題,指責為欺詐、造假,在評級機構唱空之後,多家公司遭到相關機構的調查,使中國概念股遭遇信任危機,做空者順勢做空在邏輯上也就順理成章。
其實仔細分析這兩個邏輯本身是存在明顯問題的,首先,對中國經濟來講,中國政府對經濟運行的掌控能力在全球範圍內居領先地位,這種掌控能力使中國發生大規模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當前的地方債務問題、房地産泡沫問題,雖然存在風險,但是基本可控,因而唱空中國經濟到最後只能證明是錯誤的,一廂情願的。其次,針對中國概念股存在的經營瑕疵就更不成為邏輯支持。投資者都清楚,任何一個行業或板塊總會有一些存在問題的公司存在,但是個別的現象並不能表明整體都有問題,同樣的個別中國概念股存在的瑕疵也就不能成為做空整個中國概念股的邏輯支持。
三、做空中國概念股不會大規模蔓延
對中國概念股的做空進一步蔓延到其他市場,甚至做空A股市場的可能性較小。由於美國市場在前兩年中國概念股被大幅炒作,積累了較大的泡沫,同時中國概念股在美國形成一個較大的群體,給做空者提供了一個較大的利益空間,因而做空者在利益的驅動下,有動力去做空美國股市的中國概念股。香港股市則是中資股更多,同時也存在泡沫和經營瑕疵,加之香港是個開放的金融市場,做空者同時也有動力在香港做空中國概念股。其他市場,比如新加坡、吉隆坡、澳大利亞等市場也有中國概念股,但是由於規模較小,做空者利益空間有限,因而這種做空中國概念股的風潮向其他海外市場蔓延的可能性不大。
至於A股市場,由於並不是一個開放的資本市場,QFII資金總體佔比很小,同時適用中國的會計制度,因而海外資金將做空中國概念股的風潮帶到A股市場可能性微乎其微,A股市場的趨勢還是由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政策的預期所決定。雖然海外對中國概念股的做空預期仍將延續一段時間,但是繼續發酵向其他市場蔓延的可能性很小,預計香港市場將是做空中國概念股的最後一站。
四、中國概念股事件的啟示
此次的中國概念股事件造成的較大負面影響,在美上市中資股股價普遍出現較大下跌,由於中國概念股的誠信問題受到質疑,中國企業付美上市融資難度加大。
總結此次經驗的教訓,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首先要熟悉國際規則,熟悉當地的會計政策和監管法規要求,同時充分認識到“誠信”重要性,在完善可能受到質疑的經營瑕疵之後才啟動上市過程。只要企業本身的管控沒有問題,符合上市國的法規要求,背靠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和廣闊的中國市場,中國概念股仍將是投資者追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