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陳鵬
NBA官網提前發佈姚明退役消息,讓原定8月才正式道別的姚明不得不提前思考怎麼對付媒體、球迷和生意了。沒人希望他30歲時就離開,但他可能不曾料到,他的退役或將幫助泥淖中的中國足球抽出半條腿——人們終於可以將視線從他的傷病、NBA、火箭隊身上收回一些,投向剛剛獲得王健林30億元“援助”的中國足球。
推薦閱讀
背靠中國的廣闊市場
姚明的成功具有劃時代意義:兩次登上美國《時代週刊》亞洲封面、兩次被該雜誌評選為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人”、美國《體育新聞》評選出的年度“職業體育最有影響力的100人”、擔任2004年雅典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旗手、2007年世界青年領袖之一、2010年入選《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
在拒絕日本某國際汽車品牌1.6億元的代言費之後,姚明被馮小剛盛讚為“民族英雄式的人物”;去年,姚明以2.29億元總收入蟬聯中國名人榜首富;9年來姚明NBA總收入累計超過20億元。姚明的影響力波及整個華人圈,有媒體推測,他在全世界的球迷應達15億以上;他也向美國公眾亮出了中國人的諸多優點:幽默、善良、謙遜、堅韌、頑強……很多美國人因此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産生濃厚興趣,對中餐讚不絕口,休斯敦市更將10月1日作為中國國慶日予以歡慶。姚明,這個身高2.29米的小巨人搭建了一座連接中西的橋梁,無論體育競技還是文化心態都令雙方更了然也更親近;而他手中小小的籃球並非亞洲人最擅長的,他卻緊握著它闖入這項運動的制高點,為中國乃至亞洲球迷樹立了一個難以逾越的榜樣。
但姚明的籃球技藝頗有爭議——儘管得分能力一流,彈跳、防守、力量卻是弱項,外線助攻也少得可憐,在被包夾下傳球水平也有欠缺,他的優勢還是身高和意識,而背靠中國13億人口的廣闊市場才是他的最大優勢;從他在NBA征戰9年、出場486次、投籃6445次、共得9247分的戰績以及在古老中國煽動的籃球狂潮來看,休斯敦火箭隊當年“選對了”,不僅火箭隊離不開姚明,中國籃球迷也早有了“姚明情結”,他是伴隨中國經濟奇跡帶給人們足夠自信、自豪的英雄人物之一,是中國競技體育“職業化”最正面的碩果,更是新時期中國形象的代言人。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
其實,姚明是以自身的性格魅力和意志品質贏得廣泛尊重的,比如2008年回到國家隊帶領隊友征戰奧運會,在連續輸球之後,姚明很不客氣地批評:我不知道有的人在想些什麼,不想贏球還來幹嗎?他奮力拼殺的身影讓無數人唏噓。
姚明9年的NBA生涯是在玩命:全身傷痕纍纍,腳部7次手術,至今左腳還留有半公斤的鋼板和鋼釘;他總是那麼幽默——當記者問他“在NBA呆了那麼久,你喜歡過外國什麼節日?”他會説“哪個節日能放假休息,我就喜歡過哪個”;他也總是那麼充滿鬥志,“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失敗!”
姚明自己或許並未料到,他如日中天的10年恰恰是中國足球徹底沒落的10年。2002年是一個特殊年份,中國男足首次殺入韓日世界盃,姚明成功登陸NBA。此後二者的命運天淵之別,足球一落千丈,姚明風光無二,把大量青少年從足球場推向了籃球場,越來越多的街頭少年和校園球迷身穿寬大的籃球服招搖、PK,把美式籃球轉變為中國城市的流行時尚;而2002年前後影響空前、家長必須抱著錢央求教練收下孩子的足球,因為投入産出比的嚴重不對等、國家隊成績的江河日下遭到大多數青少年的拋棄。
在校園裏,踢球變成窮孩子、野小子的專利,哪能和身穿耐克、頭戴棒球帽、動輒肯德基麥當勞並且隨時哼唱著Hip-hop的籃球相提並論?有數據顯示,中國足協在冊青少年從職業化之初的65萬銳減到眼下的不足3萬,而籃球的青少年基數卻已達到數百萬之巨,熱愛籃球的人口總數更是達到3億左右。調查顯示,僅室外籃球場就佔中國全部40多萬塊室外體育場中的79%,全國的大、中、小學的校園和城市的大多數新建住宅小區都有籃球場,而足球場卻紛紛被改建為停車場或被房地産項目蠶食。僅從青少年喜愛度上看,今天的籃球已經成功超越足球成為中國第一大運動。
“後姚明時代”
對籃球運動的鼓吹、推動、普及,姚明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很多足球迷就認為,如果中超聯賽也能向西甲、意甲、英超等歐洲五大聯賽輸送幾個絕對的主力球員,其推動作用也將無可估量,正如韓國的樸智星在英超曼聯取得成功為韓國足球推波助瀾一樣。可無論孫繼海、鄭智還是范志毅、蒿俊閔,中國球員都沒有足夠實力在歐洲頂級聯賽中擔綱中流砥柱,一方面是足球的人才競爭過於慘烈,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的足球土壤還無法培育出真正的巨星。姚明則像他無可匹敵的身高一樣成為這項運動在中國的“特例”,他的高大身影時時映襯著中國足球淒惶的面孔。
姚明退役是中國籃球的一大損失,“後姚明時代”將面臨世錦賽、奧運會等一系列大賽的殘酷考驗,中國男籃的前景不容樂觀,但中國足球卻可能抓住這個契機重煥生機。最近大連萬達集團老總王健林攜30億元強勢“回歸”,狠抓青少年培養是王健林的首要目標,也是這次回歸的重點,其中一項就是選派頂尖青少年球員散入歐洲頂級俱樂部訓練、效力。不難預見,在中國足協和民間資本的強勢推動下,大批留洋青年才俊中間沒准將誕生中國足球的“姚明”。眼下,中國足協應乘“無姚時代”,讓更多青少年返回足球場,讓“國字號”球隊接近和重返亞洲第一集團也許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艱難。
不過,姚明何嘗不是足球運動員的榜樣?他的鬥志,他的座右銘,他的目標,他的職業精神早已超越足球籃球的疆界成為中國體育的一筆寶貴財富。足球場上我們就很少看見姚明式的玩命中鋒,更缺少擁有姚明式幽默感和性格魅力的球員。從這樣的意義上説,姚明是中國體育不斷“進化”的成功範例,而最早職業化的中國足球卻從未催生這樣的天才,背後的病因到底是什麼?姚明的離去不僅留下遺憾,還會留下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