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四大質疑劍指三公經費 人均“三公”更有説服力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0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專家表示,公佈人均“三公經費”支出、“三公”支出佔比,才更有説服力

  截至昨晚,98個中央部門中,有45個部門公佈“三公經費”。距國務院規定的最後期限過了20天。在公佈過程中,各部門進度不一,有的在週末公佈,有的半夜公佈,有的則在網站子欄目公佈,非常隱蔽。對此,專家進行了解讀。

  疑問1

  公佈為何遮遮掩掩?

  專家表示,部分部門存在應付、拖延心理

  【問題】 截至目前,各中央單位公佈的“三公經費”進度不一,形式五花八門,有的週末公佈,有的半夜公佈,有的則在子欄目公佈,非常隱蔽。

  【專家解讀】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曾康華表示,各中央單位公佈進度慢,是不負責任、應付、拖延的表現。事實上,只要願意公佈,數字很快就能出來。中央單位的財務部門很快就能拿出數據,但由於這些數據相對敏感,容易觸動公眾神經,必然會經過領導審核,即便這樣,應該早就可以公佈,而不需要拖了20來天,依然羞羞答答不願意出來與公眾見面。而在週末或半夜公佈,也是其公佈策略之一,無非是希望少引起關注,少引來“拍磚”。

  疑問2

  數據統計是否困難?

  專家表示,“三公”數據內部統計並不難

  【問題】 如何劃定“三公標準”?“三公經費”有無具體門類,數據如何得出?

  【專家解讀】 曾康華表示,三公經費是行政管理費用的一部分,財務部門對每個部門的日常辦公經費、員工工資、公務消費等都有很細的劃分。儘管花費分散在具體部門,但由於都是歸口管理,財務部門統計起來比較容易。從預算管理來講,這些費用不會串用。通俗地説,打醬油的錢不可能去買醋。每個科室的招待費,不會按照買車去報銷,因此數據得出不會困難。

  曾康華表示,目前公佈的是“三公經費”最基本也是最窄的口徑,從財政管理角度看,主要是針對預算內的收入。對於一些單位的預算外資金,比如“小金庫”等,要監督起來非常困難。

  疑問3

  數據差異何以較大?

  專家表示,權力部門公務接待費較低

  【問題】 從現有公佈數據看,部門差異為何較大?以公務接待為例,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僅5.84萬元,住建部僅26.07萬元。

  【專家解讀】 曾康華表示,就“三公經費”而言,中央部委的費用肯定不算多。因為中央部門是權力部門,很多時候是下級單位求他辦事,比如請客吃飯,可能是別人掏錢,因此花銷自然不多。住建部的公務接待費較低,可能源於其部門權力較大,因此能節約一些經費。

  曾康華表示,不排除現有公佈數據中,數字的真實性、統計的口徑等,可能都存在水分。即便如此,現在的公佈也是很大的進步;現有公佈的數據,也能反映出很多問題。

  疑問4

  如何對比才有意義?

  人均數據和“三公”支出佔比,更有説服力

  【問題】 如何看待三公數據,才有意義?

  【專家解讀】 曾康華表示,對比絕對數字意義不大,因為各個部門職能不同、人數不同。可通過三種方式進行比較:其一是“三公經費”支出佔預算總支出的比重;其二是人均“三公經費”的支出額;其三是該部門近年來的支出額度對比。

  統計發現,從公佈了具體人數的部門看,去年以在職員工為基數,國家統計局人均“三公經費”5353元;國家知識産權局人均支出5093元;中科院人均4610元;農業部人均2500元;交通部人均支出1940元;衛生部人均476元。

  從佔比上看,去年發改委“三公經費”3206萬元,約佔同年部門預算總支出8億元的4%,為佔比最高者;而教育部“三公”支出僅佔0.02%。(記者 蔣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