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統計數據顯示,一頭豬拱起CPI,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説,感受更深的則是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根據一家媒體的調查,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間,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月平均值為4.81%。如果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時擁有100萬元,到現在只值當年的15萬元。換一個角度來看,1981年的萬元財富相當於當時人均儲蓄的200倍,折算到現在差不多是255萬元。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面對著通貨膨脹,普通百姓肯定要通過一定的理財手段進行化解,而不僅僅將錢死存在銀行中。但畢竟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是巴菲特,特別是在經濟持續向好的情況下,中國股市並沒有給百姓應有的回報,更是讓不少的百姓資産大幅縮水,這種情況無疑是值得有關部門引起警惕的。
目前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在於持續高位的CPI指數,而是在於百姓對於收入預期並不樂觀,特別是房價並沒有出現回落跡象,而股市卻在低位徘徊不前,許多人不得不將現金用來購買黃金、珠寶等物品用於保值,這實際上是以犧牲日常消費為代價的。
作為消費鏈條上的最後一個環節,普通百姓實際上是通貨膨脹的最終“買單人”。對於政府來説,固然應該實施各種措施來控制物價上漲,但當務之急還是要千方百計地為百姓增收,特別是為低收入者發放價格補貼,以此增加對於消費者的物價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