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達 芬奇先生如果會玩“穿越”,現在一定被氣得七竅生煙——堂堂一文藝復興時期標誌性人物,怎麼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一夜間成了“忽悠”的代名詞?!
原諒我孤陋寡聞,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達 芬奇和雞蛋有關,和一部票房奇高的電影有關,和一首流傳甚廣的通俗歌曲有關。現在,我終於知道了它和傢具還有莫大關係。就是這家達芬奇家居有限公司將“達芬奇”三個字陷於不仁不義之地:該公司號稱自己代理的品牌傢具絕對是意大利原裝進口、100%實木、手工雕花。但這些傢具到了消費者手裏連尺寸都和宣傳的不吻合,而且充滿刺鼻氣味,送檢之後被判定為原料造假、産品不合格。最讓用戶羞惱的是,這家公司所代理的部分“意大利傢具”竟是在中國的廣東東莞加工。經媒體圍追堵截,達芬奇傢具涉嫌造假的鏈條環節得以完整呈現:涉嫌造假被曝光,“達芬奇”老闆潘莊秀華飆出“鱷魚的眼淚”,消費者發佈會上現場“踢館”,劇情跌宕高潮不斷。
這一事件還遠遠沒到謝幕之時,圍觀者連日來倒是從中汲取了不少知識。比如,身價普通的國産貨在保稅區“一日遊”後即可搖身變成價格昂貴的“外國貨”;比如,有“進口”的標簽並不一定代表原産國外……這些知識就算是該醜聞“貢獻”出的副産品吧,置身事外的旁觀者可以津津有味地享用這些副産品,而掙扎于該事件中的當事者恐怕無法淡定。
現在最尷尬的是那些被達芬奇傢具“忽悠”了的消費者,他們的憤懣與委屈並沒有完全贏得輿論的一致同情,他們甚至被網民揶揄、戲謔、調侃。
對於普通階層的消費者而言,一個驚嘆號還不足以表示他們對達芬奇傢具價格昂貴到令人咋舌的程度。一張床可以賣到105萬元,一座“人頂燈”標價188萬元,一套餐桌售價315萬元。理性的消費者面對如此“離譜兒”的價格,多少都會考慮一下産品的性價比問題,但達芬奇傢具的消費者在購買這些傢具時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沒人知道。達芬奇傢具是投資品嗎,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嗎?沒人知道。我們只看到,坐上“達芬奇”的沙發,這些中國富人的屁股不但沒有高貴起來,反而連腰都被狠狠地閃了一下。
從法律層面上講,達芬奇傢具消費者無疑是受害者,無論你同情或者嘲諷,法律必須不帶任何情緒一視同仁地保護他們。在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有必要進一步去探討中國富人與達芬奇傢具的“恩怨情仇”。
達芬奇傢具受中國富人青睞,有輿論又借此批評國人“崇洋媚外”。當今中國富人遊走歐美,早已揚眉吐氣,“崇洋媚外”遠遠不能表達他們對達芬奇傢具的情結。在中國富人眼裏,他們看中的或許不僅僅是“洋”和“外”,也不僅僅是産品本身的質量好壞,而是普通人遙不可及的“價格”。在一些中國富人看來,只有享用了普通人消費不起的産品,才能證明“中國富人我與普通人你之間的不同”。
近20年來,中國富人越來越多,奢侈品市場也迅速形成,據報道3年之內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但是,中國富人能消費得起的恐怕只是奢侈品本身而非奢侈品文化,他們只以為,成功的人一定要戴瑞士的手錶、穿法國的衣服、開德國的車、睡意大利的床,可他們並不知道“貴族的血是藍色的”,奢侈品的消費也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修養。李敖之女李文曾説“中國富人沒文化”,這話並不誇張,因為他們更喜歡淺層次地斂財炫富,習慣把成功和身份以及地位穿在身上炫在旁人能看得到的地方。正因為文化修養不足,中國富人才無法成為當今社會精神文化的領袖,他們壓根兒不知道國外的百萬富翁很多樂於開平民車用舊傢具。
原本是想仰仗達芬奇傢具來緩解自己“身份焦慮”的,卻沒想到被“剝了皮”的傢具映射出自己追富炫富的心浮氣躁。或許,中國富人們該靜下心來聽一聽亨利 梭羅的教誨。這位以《瓦爾登湖》聞名於世的作家曾説,絕大多數的奢侈品,以及好多所謂的生活便利設施,不僅不是必不可少,而且還是人類高尚情操的真正障礙。為了顛覆他所處的社會在擁有財富與值得尊敬之間建立的必然聯絡,他還説,“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的多少,是成正比的。”
一定是這樣的,當中國富人只能以“暴發戶”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他們的豪華遊艇可以駛向全世界,但永遠駛不出他們的背心口袋。這一次中國富人們被“意大利進口”的達芬奇傢具閃了一下腰,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為自己貼上一帖療傷的中國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