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靳軍 白樺
□本報記者 靳軍 白樺 成都報道
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日前透露,到2015年,四川電子信息産業主營收入有望超過1萬億元,而目前僅有江蘇和廣東兩地是“萬億俱樂部”成員。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隨著鴻富錦公司産能的進一步提升和仁寶、緯創等IT企業的陸續投産,成都便攜式電腦今年10月將形成每年7200萬台的生産能力,預計全年成都市出口便攜式電腦將超過2500萬-3000萬台。
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博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2003年開始,英特爾、戴爾、聯想、富士康、仁寶、緯創等巨頭相繼落戶成都,不僅帶來生産能力的突飛猛進,更帶動核心及關鍵配套産業的紛紛入駐,繼而帶來本地配套企業的迅猛發展,搭建起電子信息産業發展的“立體構建”,促進成都乃至四川省電子信息産業的升級換代。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目前東芝、偉創力、黑莓等IT界知名企業已被列入成都市下一步引援目標。
告別“缺芯少魂沒面子”
“10多年前,從事電子信息和電子商務産業的只是幾家‘國’字號的企業,成都既缺少芯片製造,也沒有相應的軟體設計,更缺乏拿得出手的産品。”湯繼強回顧説。
2003年8月27日,歷經兩年多的考察與比較,英特爾公司將芯片封裝項目正式落戶中國西部。英特爾的這次西進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成都電子信息産業發展過程中“缺芯少魂沒面子”的局面。作為全球最大的芯片生産商,英特爾的落戶迅速産生“蝴蝶效應”,吸納了國內外有關芯片業上下游企業到成都辦廠,包括集成電路設計、研發、芯片封裝測試、製造等多方面的企業。
緊跟英特爾的腳步,成都高新區內目前聚集了德州儀器、友尼森、摩托羅拉、愛立信、微軟、聯想、華為等數十家中外電子信息産業巨頭。成都集成電路産業總投資超過30億美元,企業近百家,已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
IBM、SAP、NOKIA、埃森哲、華為等多個軟體及服務外包巨頭設立的服務外包中心、共享服務中心、開發和運營中心紛紛在蓉簽約落戶,成都正成為承接和發展軟體及服務外包産業的新高地。同時,伴隨著整個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德州儀器、聯想、戴爾、富士康、仁寶、緯創等電子巨頭也紛紛西進,形成巨大的終端製造能力,成都徹底告別了IT産業沒有“面子”的時代。
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四川規模以上的電子信息製造業的銷售産值是1440.12億元,增幅為45.3%,全國排名第9位。這意味著,在未來五年,其增長幅度將近7倍。近10年來,四川省電子信息産業保持年均20%以上的成長,已躋身中國大陸4大區域性電子信息産業基地之一,産業規模位居中國大陸電子信息産業十強之列,並連續多年蟬聯大陸中西部第一名寶座。
配套發展 “立體構建”
按照四川省規劃,到2013年四川産的各類電腦産能有望達到8000萬到1.3億台。電子信息産業西遷最大難題是供應鏈。為此,成都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將供應鏈整合到西部地區,形成“立體構建”的發展模式。
以富士康平板項目為例,今年上半年四川共引進20家富士康核心及關鍵配套企業,協議投資總額約46.6億元。同時,為了實現今年8月仁寶、緯創成都基地投産的目標,成都、遂寧、內江、綿陽、眉山、樂山等有關市掀起了促進配套企業來川落戶的新高潮,成功引進巨騰、奐鑫、志超、加百裕等94家核心及關鍵配套企業。
截至今年6月底,有116家電子信息配套企業簽約四川,涉及行業包括顯示設備、電池模組、機殼模具、連接器、測試設備、物流配送等平板和筆電配套等完整産業鏈要素。同時,儲備目標企業近200家正在積極跟蹤促進。
湯繼強認為,電子信息産業國際巨頭的入駐激活了成都本土配套企業的基礎,促使其加快換代升級。截至目前,成都市已有電子信息産業企業1382家,其中製造業(規模以上)489家,涵蓋了集成電路、光電顯示、計算機製造、電子元器件、通信設備等領域;軟體企業893家(通過雙軟認證),涵蓋了行業軟體、數字娛樂、信息安全等領域。
資料顯示,僅英特爾成都公司一家的省內外配套企業就超過300家,現在富士康、戴爾、聯想、仁寶、緯創等一大批産業化巨頭來蓉,除自身具有極強的整合能力之外,也會帶動上千家的配套企業,再加上原有的長虹、九洲以及本省的其它企業,共同構築一個由數千家規模以上企業組成的産業群。在地域上,除原有的成(都)、德(陽)、綿(陽)以外,樂山、眉山、資陽、遂寧、南充、內江等都被激活和帶動起來,呈現出主營與配套相結合、相協調的“立體構建”的生動發展態勢。
湯繼強表示,成都市和四川省近年來電子信息産業的發展,以一個城市群、一個産業帶的模式帶動了全省電子信息産業的換代升級。目前電子信息的産業轉移已經非常明顯,下一個五年預計會達到一個高峰期,具有較強産業配套能力的成都無疑是中西部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