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進口貨不等於洋貨:達芬奇不應再玩文字遊戲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5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早報評論員 沈彬

  前天(7月13日),在新聞發佈會上,達芬奇的CEO潘莊秀華博士哭得梨花帶雨,雨帶梨花,從人生創業談到慈善事業,但就是沒回應媒體曝光的核心問題,也沒有給記者提問的機會。最終淚人般地被人攙出會場。

  同一天,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卻揭下了達芬奇身上的“假洋皮”——國貨在外高橋保稅區裏“一日遊”之後,就身價十倍,變身“進口貨”了。(《東方早報》7月14日)

  今年上半年,達芬奇家居公司在上海“進口”110多批次傢具,其中國産傢具共有11批,按此推算,近10%的達芬奇“進口傢具”為國貨。比如,一家浙江傢具廠把沙發賣給保稅區裏一家名為“Thomasville”的公司,該公司又將沙發賣給了達芬奇,並辦理了“進口”手續,完成了“保稅區一日遊”。

  達芬奇的有些傢具,的確是“進口”的,是從保稅區“進口”。保稅區雖然地處中國境內,但卻處於海關監管之下,貨物賣給保稅區內的企業,其手續跟貨物出口一樣,需要辦理報關、商檢,所以保稅區被稱為“境內關外”;同理,從保稅區採購貨物也需要辦理報關、交關稅、商檢等一系列“進口”手續。

  但是,“進口”並不影響“原産地認定”。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産地條例》的規定,也是國際慣例,確定一個貨物的原産地,有兩個標準。一是“全部産地生産標準”,在一個國家生産的貨物,該國當然就是原産地。二是“實質性加工標準”,以貨物加工後稅則4位歸類發生改變,或者加工價值超過30%的地方為原産地。比如,保稅區裏的企業把日本産的液晶面板加工成液晶顯示板,稅則4位歸類並未改變,那麼液晶顯示板的原産地還是日本;但如果加工成顯示器,就屬於“實質性加工”,産地只能寫中國。

  但達芬奇的有些傢具産品跟這個道理挨不上,浙江的企業把傢具成品,賣給保稅區裏的公司,公司再賣給達芬奇,傢具從來沒到過外國,更談不上在外國生産、加工。傢具不會因為走了趟保稅區,而改變原産地。同理,國産傢具就算出口到外國,再復進口到中國,在國外一樣沒有加工、生産,其原産地依然是中國。

  保稅區“一日遊”本身並不違法,問題在於,達芬奇在“進口”時,有沒有在“原産地”上撒謊——有沒向海關提供虛假的“原産地證明”,進而以此來欺騙消費者。

  按國際貿易的慣例,原地産證明一般是由國家的權威機構提供,意大利的原産地證明由意大利的授權認證機構出具。據未經核實的業內人士透露:若保稅區內的企業為非該國貨物提供境外産地證明,海關可能無法查實。因為海關人員很難逐一去外國調查。

  目前,上海商檢、海關正在對達芬奇的進出口單據進行徹查。達芬奇到底是否用“外國原産地證書”報關“進口”,還有待政府部門的公佈。如果達芬奇把國貨運進保稅區,再以“原産意大利”的名目“進口”,則構成“假冒原産地證”,涉嫌違法,情節嚴重的可構成犯罪。

  耐人深思的是,奢侈品牌使用“海外遊”甚至“保稅區一日遊”的方法,偽裝洋貨欺騙消費者的現象,並不罕見。某為奢侈品品牌提供服務的律師向媒體披露:中國加工在海外轉一圈後,以外國為原産地再進口銷售,這種模式在奢侈品行業較為普遍。(《羊城晚報》7月14日)一位傢具代理商也證實了這種説法:很多洋品牌乾脆在本土偽造進口報關單及原産地證明,或是將已經拿到的證件進行大量複製,欺騙消費者。(《新京報》7月14日)看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奢侈洋品牌並不少。

  走一趟海外、遊一天保稅區,不能改變國貨的“原産地”,上面已然説得很明白了。達芬奇要澄清事實,重昭公信,那麼就請正面回答:貴司從保稅區“進口”浙江産傢具時,使用的是不是“外國的原産地證明”?有沒有向消費者宣傳這些國貨傢具是外國生産的?請不要再玩“進口貨”、“外國産”的文字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