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4日訊 截至目前,央行在年內共進行三次加息,貨幣政策由“寬”入“緊”。市場融資需求旺盛,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饑渴使其對資金的需求更為迫切,導致民間利率奇高。對此,張茉楠昨日發表博文稱,面對金融市場分割、民間高利貸和種種貨幣政策困局,抬高整個社會的資金成本並不能真正引導資金的合理流向。而放鬆利率管制,降低金融市場的分割程度,才可能改善利率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和資金配置低效的局面。
金融市場分割致金融信號失真
“中國轉型經濟中存在著二元金融結構,即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的分割。近十年來,由於正規融資渠道的利率和信貸管制,大量資金游離于正式的金融體制之外,使得央行利率政策的傳導較為複雜,並且常常遇到“梗阻”,導致金融信號失真。”不僅損害了總體資金的分配效率,也不利於控制流動性的宏觀規模和投向。
利率管制惡化金融“生態”
文章指出,利率管制實際上是政府對微觀經濟直接干預。壓低實際利率,會使得整個市場金融資源配置形成了低效率短板效應。在利率管制的條件下,國有金融機構控制了大部分的社會金融資源,大量的資金被配置到效益較低甚至無回報的項目中去,不僅惡化了中國的經濟金融“生態”,其“擠出效應”也成為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梗阻”。
商業銀行貸款低利率的另一結果為轉換為國有投資的衝動。“大規模的投資而國內需求不足,就會造成過剩的産能,而當過剩的生産能力在國內市場找不到實際有效需求就會促使企業加大出口,形成出口導向和資本密集導向的産業結構,經濟增長凸顯粗放型特徵,這是一個惡性的鏈條。”
原文地址:
http://sicmonan.blog.163.com/blog/static/137652998201161331853918/?newFollowBlog
作者介紹: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經濟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