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失調的“兩湖”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1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1月至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降雨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

  然而,就在多省份集體“乾渴”之時,洪澇突襲。近期的強降雨導致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短時間內由抗旱轉為防澇。

  比旱澇急轉更可怕的是一夜之間生死兩別。

  “就像從地面上抹平了一樣。”11日,當記者站在一處山頂俯瞰毛家組時,身後的村民喃喃自語。

  9日至10日淩晨,湖南省岳陽市局部遭遇泥石流襲擊,臨湘市詹橋鎮觀山村受損嚴重,其中觀山村毛家組整個村子幾乎被泥石流掩埋。新華社報道稱,災害已造成12人死亡、7人失蹤。

  天災是否總是伴隨著人禍?

  當地村民質疑山上的石材開採破壞了山體結構和環境由此引發災害,但湖南省相關方面調查後的結論則否認了人為因素。

  無獨有偶,通城等地受災群眾也將矛頭指向大小湖泊江河上的眾多小水電站。

  湖北省氣象局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陳正洪認為,旱澇急轉極端天氣現象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流域生態保護與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警示。

  一年的收成毀了

  9日,觀山村很多村民都聽到了“今晚有強降水”的天氣預報。

  當時,沒有人將此與災難聯想在一起,許多人甚至都很高興,因為此前當地已經有較長時間的乾旱。

  然而,“盼來”的卻是一場“三百年一遇”的暴雨。

  觀山村降雨始於9日23時,超強降雨集中在10日零時至3時,導致了一場特大的山洪泥石流災害。

  據倖存的村民描述,當晚從山上奔涌而出的洪水高達3米,同時卷著泥沙和巨石,許多房屋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巨石砸倒。

  記者在受災最嚴重的毛家組看到,大部分村組已經完全被泥石流覆蓋,道路、橋梁和農田均被毀壞殆盡。

  據觀山村黨支部書記劉模義介紹,觀山村有139戶556人,22戶人家被山洪沖走。其中,毛家組只剩下兩間房,其餘全部夷為平地。山洪從毛家組往下衝到雲山村,導致相鄰的雲山村也受災。

  許多村民對於遇難人數的估計,臨湘市宣傳部門予以澄清,表示不存在故意隱瞞的情況,因為觀山村近七成人員在外打工。

  而據觀山村和雲山村村民反映,此次的泥石流災害不僅摧毀了家園,還斷送了他們一年的收成。

  當地三面環山,人多田少,人均農田不足1畝,且一年只能種一季水稻。今年以來,當地遭受較為嚴重的乾旱,許多農田都推遲了水稻的播種,原以為這次降水能夠緩解旱情,但最終的結果是再受泥石流重創。

  岳陽市方面表示,針對此次災害,政府已經啟動I級應對,將著手解決災民的住房、糧食等相關問題。

  採石之殤

  對於引發泥石流的原因,當地村民都懷疑石材開採是其中的誘因。

  據了解,觀山村和雲山村所在地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大雲山景區。但村民反映,近年來,由於當地政府引進採石場,對環境破壞較大。

  記者在當地了解到,當地從事石材開採和銷售單位主要有兩家,其中得利石材廠為最大。據村民介紹,自石材開採後,山洪衝擊農田等情況時有發生,村民也向當地環保部門反映過情況,但得到的答覆均是沒有影響。

  石材開採的同時,觀山村上方的一座小型水庫也長期乾涸,並被廢石和泥沙等逐漸填充,堤壩年久失修。

  不過,有關部門在調查後表示,在泥石流發生地,沒有進行過礦石開採,山頂也沒有水庫,因此,不是人為採礦和水庫垮壩所致,石材開採的影響微乎其微。

  湖南省水利廳高級工程師劉佩亞等專家組成的調查組認為,造成此次災害的成因包括旱情導致土壤疏鬆,此外,該村組幾棟民房正處在山溝之中,屋場後面的山體海拔為860米,屋場所處位置海拔為530米,坡降很大,水流下泄過程中帶動大松石下滑,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力,最終造成了此次山洪泥石流的發生。

  針對記者提出的“接下來是否會考慮關閉景區內的石材開採工廠”,臨湘市宣傳部門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水電站之憂

  長江中游支流繁茂,其中一級支流雋水河因水質清洌、甘甜而得名,歷來為湘鄂贛交界處通城縣、崇陽縣的母親河。

  地處長江中下游的通城縣,今年入春以來一直承受著乾旱少雨的壓力。

  如果説“久旱逢甘霖,只下一滴”這樣的場景讓人惱怒的話,“久旱逢洪澇”則更令人揪心。

  從9日20時至10日5時,湖北省咸寧市普降大到暴雨,其中,赤壁、通城、崇陽特大暴雨,通城縣最大降雨量超過300毫米,創歷史極值。

  新華社報道稱,通城縣城一度一片汪洋,最深處水深達到了2米以上,城區平均水深達到了60厘米~90厘米,車輛無法通行,流經縣城的雋水河水位已接近縣城大橋。

  亟待應對的還有一顆“定時炸彈”。

  因特大暴雨襲擊,106國道湖北省通城縣馬港鎮段路邊形成的堰塞湖,對周圍居民安全形成威脅。當地已對國道路面進行開挖,疏導堰塞湖水,並全力搶修一條臨時便道。此外,原國道處將建設一橋梁。

  “通城人怎麼也想不到,前晚還在抗旱,一覺醒來,山清水秀的小縣城竟被洪水衝得面目全非!”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兩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造成通城多地暴發山洪、泥石流災害,至少已導致22人死亡。

  據媒體報道,雋水河是通城城區行洪主要河道,因為長時間沒有疏浚,河床本來就很高。暴雨來後,各種生活垃圾夾雜著樹木,迅速將河上的橋孔堵死,下行受阻的洪水産生回流,身處上遊的人們也難逃洪水灌屋的厄運。

  另一組數字值得關注。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咸寧市共建有小水電站183處,345台機組共有裝機容量102606千瓦,年發電量在27499萬千瓦時左右。

  當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01年,通城縣水電局經縣政府批准,在新塔大橋下攔河築壩,修建小水電站,20多個4米高的閘門築成橫跨雋水河兩岸的攔河水壩。當時為了節省資金,攔河水壩沒有採用直升式平面閘門,而採用的是自動翻板閘門。

  據介紹,這種閘門的特點是當上遊洪水的流量、流速達到一定壓力時,自動將閘門開啟,洪水由閘門上下排泄;但缺點則是只有洪水達到一定高度形成一定水壓從閘門上面溢過時,才能將閘門開啟。

  現實情況是,根據測量計算,閘門未開啟的高度是4米,開啟後的高度是3米,從橋洞水漫線來看,洪水原高度不超3.3米,但閘門將洪水抬高到6.3米,這樣上游水位也相應抬高3米,以至於發生了水患。

  不僅如此,新塔大橋橋洞高7米,長約110米,而20多個閘門約佔了橋洞一半的截面積。以至於當前閘門全開,閘門平面仍以水平面60度斜角橫跨在大橋下的河道上,其橫截面仍佔大橋下河道橫截面一半以上,從而形成屏障,影響泄洪。

  事實上,通城縣雋水鎮的新塔大橋小水電站並非個案。據通城縣水電局今年2月發佈的《通城縣發展水利經濟紀實》記載,近年來,該縣爭取水利投資項目39個,總投資4.5億元。

  截至今年3月,通城縣已建有小水電站64座,94台機組共有裝機容量25304千瓦,年發電量1993萬千瓦時。

  陳正洪指出,長江流域已建水庫4萬多座,已建和在建水電站2400多座。這些水庫和電站分佈在不同的河段和行政區域,管理部門各不相同,制約了全流域水資源調度。

  以湖北省咸寧市為例,當地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全市已建成的小水電站多達183處,而這些小水電站的隸屬關係複雜,涵蓋了國有企業、民營、鎮企業、鄉管乃至村管,調度難度可想而知。

責任編輯:龐帥

熱詞:

  • 兩湖
  • 洪水
  • 平面閘門
  • 大雲山
  • 石材開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