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莫讓保障房建設成雞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0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楊洋

  記者楊洋湖北省建設廳日前通報,截至6月底,該省已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22.4萬套,佔目標任務的65.5%,開工率在全國領先。這顯然是一條報喜的消息,而按照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來推算,65.5%的建設進度,只能算勉強過線,不過“開工率在全國領先”這一自我評價,卻再次透露出全國保障性住房建設總體不樂觀的情況。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據住建部調查統計,截至5月底,全國1000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的實際開工率僅為34%,其中,超過70%的城市開工率不到20%,這使得地方在後半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壓力十分大。

  不濟的建設力度,拖遝的建設工期,保障性住房這杯曾被購房者寄予太多厚望的樓市調控措施“美酒”,如今卻成為一杯難以下咽的苦水。千萬保障性住房供應,這一曾經被形容為最強有力的調控措施,如按照目前狀況來評判,也只能是樓市調控中作用十分有限的雞肋。

  保障性住房到底怎麼了?我們有已見雛形的保障性住房體系,有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以及兩限房等名目繁多的保障性住房種類,不過正是由於供應數量始終無法滿足社會需求,使之遠未發揮人們最初預想的調控效果。

  7月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再次強調,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是今年的硬任務,必須完成。人們或許會認為,這會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壓力,特別是在個別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今年已經超額完成的情況下。可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現狀讓我們明白一點,某些地方政府是有底線的,大多數地方政府似乎都在守著最後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既得利益。

  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一下,當保障性住房建設已經由一項措施成為政治任務,而且是政治硬任務時,完成目標無望的城市如何避免受到懲罰,住建部並不樂觀的數據或者便是最好的答案,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差距較大的大量城市存在,極有可能出現“抱團不達標”,以期達到“法不責眾”的結果;亦可能出現數字做假情況。

  後者已經顯現苗頭,雖然6月初住建部曾表示,超過70%的城市開工率不到20%,然而,從6月下旬開始,從各地對外公開的數字看,情況喜人,遼寧、山西等地的開工率已達九成左右,而更突出的陜西省,開工項目總數甚至佔目標任務項目數的101.1%。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顯然部分地方政府需要給出合理解釋。

  有專家表示,按照經濟學的理論,如果某一産品的市場失效,這時需要市場之外的力量介入,最通常的就是政府介入。如今介入的政府力量卻表現得十分扭捏和猶豫。而就在地方政府眼皮底下,大量閒置的“鬼城”、“鬼村”、“鬼樓”依然是層出不窮。

  其實,對於很多地方政府來説,留給他們完成任務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對於北方大部分城市而言,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率能否按期完成,並不用等到今年年末,由於供暖期的限制,最晚在11月底前便可見結果,因此從現在算起,最多或許只有5個月時間。

  抱有僥倖心理,企圖通過弄虛作假矇混過關的地方政府,時間也可以揭露他們所做的一切。不過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如長期無法落實的話,就會産生“狼來了”後果,徹底讓民眾失去耐心。

  不缺市場需求、不需要高端技術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為何這麼困難?“無資金、無土地”,地方政府的理由看似很充分,考慮到在上半年土地出讓金完成率不甚理想的大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要好于上半年的可能幾乎是微乎其微。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略:無利可圖,這句話並不僅僅是某些政府的心聲。萬科等一些大型開發商明確表示,他們準備投資保障房項目,但希望至少能夠取得盈虧平衡。萬科總經理鬱亮上個月表示,哪怕只有一塊錢利潤,萬科也願意建保障房。這句話的潛臺詞則是,如果沒有利潤,他們不願意做。

  我們不要求已在樓市熱潮中賺得盆滿缽滿的房地産企業應該盡一下社會責任,我們只希望地方政府踏踏實實地將保障性住房建設執行好。畢竟地方政府不是開發商,不應該有牟利的想法。

  目前房地産開發企業紛紛佈局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的注意力明顯被吸引過去,當購房者已經視供給不力的保障性住房為雞肋時,地方政府的做法似乎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