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4%,創36個月以來新高。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4.4%,特別是豬肉價格同比上漲了57.1%,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37個百分點,對CPI漲幅數據的貢獻高達21.4%。
豬肉真的綁架了CPI嗎?從豬肉價格上漲的根源和豬肉價格與CPI的關係來看,肉價上漲確實推高了CPI漲幅數據,但“綁架”不了CPI,畢竟CPI體系一攬子物品裏其他項權重佔97.6%。
波動週期是豬肉價格上漲的根源。從歷史數據看,生豬繁育生長週期決定了市場波動週期通常為3-4年。2004年、2007年和2011年上半年國內生豬及豬肉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
國家農業部公佈,2009年9月起,生豬價格連續9個月下滑,養殖戶虧損面一度達到58.2%,能繁母豬存欄下降,導致2011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有所減少。2011年1-6月,全國定點監測生豬累計出欄數量同比減少4.8%。加上養豬成本高、仔豬成活率低和養豬比較效益快速下降等因素影響,散養戶退出速度明顯快於規模養殖擴張速度。筆者認為,以上因素均為生豬市場週期性特徵,這是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
另外,除生豬養殖本身的週期外(如2010年同期豬肉價格處於下跌週期,同比基數過低),整個社會宏觀經濟週期的走勢也不容忽視。當以生豬等為代表的農産品養殖效益跟不上第二産業、第三産業發展時,農産品生産就會出現間歇性的供需缺口。不單是養殖行業,其實種植行業早已有所體現,如2010年菜價大幅上漲。
豬肉權重偏大確實推高了CPI漲幅。從往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看,食品類在構成CPI統計的八大類商品中所佔比重超過1/3,即食品類所佔比重偏高,其中豬肉佔比達到3%。今年初以來,八大類統計權重有所微調,但是豬肉在CPI體系中的權重仍高達2.4%,僅次於糧食和鮮菜,依然“位高權重”,一定程度上為CPI的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説權重僅2.4%的豬肉綁架CPI還是有些言過其實。
在物價普遍高企的環境下,由於CPI體系裏物品權重結構的原因,“替罪豬”無意中成了減壓工具。據測算,由於去年同期豬肉價格基數較低,在57.1%的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27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30.1個百分點。在國家凍豬肉收儲等因素影響下,2010年下半年生豬及豬肉價格順利回升,可以斷言,2011年下半年翹尾因素逐步減弱。同時,到2011年三季度末,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將縮小到10個百分點以下,到四季度末,逐步降至零。預計2011年下半年豬肉對CPI的貢獻程度將呈減小態勢。
據農業部介紹,今年1月份仔豬存欄為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此後連續5個月增長。若按4-5個月的育肥週期計算,表明2011年6月份為生豬出欄低谷,7-12月生豬出欄將逐步增加,預計生豬價格漲幅將逐漸縮小。但是受生豬繁育週期長、養豬成本居高不下、社會物價普遍上漲等因素影響,生豬及豬肉的低位時代難以重現,豬肉價格的拐點預計最快將出現在2012年夏季。
□蔣從文(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