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券商直投“轉正” 信託公司或被“搶飯碗”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2日 0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分析人士稱 除了私募的PE、VC等會受到較大衝擊之外,信託公司也會部分的“被搶飯碗”

  在歷經了4年的試點之後,證券公司直接投資業務即將納入常規監管。此次“轉正”,除了私募股權投資等機構會迎來重要競爭對手之外,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也表示,私募色彩濃重的信託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券商直投業務轉正,在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方面比信託公司有更多的優勢,信託公司無論是固有業務還是信託業務都會受到衝擊,但是具體有多大影響現在還不好説”,用益信託李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券商直投業務試點4年以來,共有34家證券公司設立直接投資子公司,註冊資金216億元,1家直投資子公司設立了直投基金,另有6家直投子公司投資管理了7隻産業基金。

  由於目前私募股權投資的獲利方式仍然是IPO退出,因此,信託公司想直線介入還是可望不可及。

  雖然目前信託公司股權投資類的信託計劃漫山遍野,但是基本與PE並無干係,只是以股權增資的方式變相為目標公司增資,並附帶到期回購條約的信託計劃。雖然信託公司帶有濃重的私募色彩,但是受制于IPO退出的這一瓶頸的限制,信託PE發展的並不順利。

  自從2008年《信託公司私人股權投資信託業務操作指引》出臺以來,信託公司就一直未能走出PE信託業務IPO退出方式受限的困局,證券監管部門明確拒絕存在信託持股企業的IPO申請,前一段時間沸沸颺颺的渤海銀行信託股東遭遇清理尷尬便是例證。

  至於監管層為何一直不允許存在信託持股企業,一般分析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信託持股突破了《公司法》對股東人數的限制,違反證券法對公開發行證券的有關規定;二是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要為受益人的相關情況保密,這與資本市場的信息披露原則有衝突;三是信託登記制度的缺失,是信託公司作為企業上市發起人股東無法確認其代持關係。

  但是面對困局,信託公司終於還是尋找到了繞過障礙的方法——借道“合夥制”。去年下半年,中信信託與西安國投成立的私募股權投資企業在天津成功落地,信託公司探索以有限合夥人(LP)的身份參與PE業務成功破冰。

  可是無論如何,這些動作也只是實力較強的信託公司的局部動作,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正在操作這類項目的信託公司並不多。

  “雖然目前券商直投的規模僅有100多億元。但在PE行業已經引起了極大地波瀾。”受訪專家表示,雖然信託公司不像PE,股權投資大多只是行融資之實,但是券商作為掌握中國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的角色,PRE-IPO企業更希望入得券商直投部門的法眼,如此看來,信託公司一些潛在的客戶很有可能會流失。(徐天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