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內藝術品保險難登場 缺位主因評估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0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儘管中國藝術品交易金額突破500億元,但保監會確定為文化産業保險11個試點險種之一的藝術品綜合保險在這個巨大市場仍是一片空白。

  “作為文化産業保險試點險企之一,如果局限于理論上的探討,藝術品保險的開發就無法推進。”作為保監會文化産業保險試點首批三家保險公司之一,中國太平洋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産險)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楊廷英認為,當前國內險資涉及藝術品市場是“摸著石頭過河”。

  在既無公信力評估機構,藝術品保險配套也幾乎空白的尷尬中,國內保險公司要在藝術品保險方面取得突破並非易事。其中,牽絆藝術品保險推出的主因——鑒定評估的瓶頸不打破,藝術品保險極難邁出第一步。

  保險缺位主因是評估難

  今年5月初,故宮博物院臨時展出的7件現代工藝品展品失竊,而香港兩依藏博物館僅象徵性地投保了31萬元,與其幾千萬元的保守估值相去甚遠。至此,中國內地藝術品保險缺位的問題進一步凸顯。

  “中國內地藝術品保險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安盛藝術保險(AXA art)CEO Annabel Fell-Clark指出。

  今年1月,保監會網站發佈《關於保險業支持文化産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包括藝術品綜合保險、演藝活動財産保險、文化企業信用保證保險等在內的11個試點險種,並確定人保財險、太平洋産險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三家作為試點保險公司。

  不過,半年時間過去,作為11個試點險種之一的藝術品綜合保險的推進雖有起色,但仍面臨不少困難。人保財險開發部有關人員介紹,人保財險已經開發了一款專門針對藝術品量身定做的綜合保險,為藝術品提供火災、爆炸、自然災害、盜竊等風險保障並覆蓋藝術品在館藏、展覽及運輸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各環節無縫鏈結,責任界定清晰明了不留死角,能夠給予藝術品全方位的風險保障。但是藝術品價值的確定等專業因素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仍然是困擾藝術品保險發展的主要因素。

  據中國信保産品開發部諸菁處長介紹,與人保財險和太平洋産險相比,中國信保更多傾向於關於文化演出、文化企業信用保證、電影、動漫遊戲等相關險種的研究和開發,而對藝術品綜合險幾乎沒有涉獵。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藝術品的風險難以確定。”太平洋産險北京分公司市場開發部總經理駱志威坦承,缺少具有公信力的專家對藝術品進行評估,保險便沒有依據,因此,中國內地沒有專業的藝術品保險公司,甚至至今還拿不出成型的保險産品也不奇怪。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是中國藝術品鑒定的最高機構,專家承擔鑒定責任,但不為商業服務。專家的結論只表明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不包括商業價值。而到目前,中國內地還沒有一家服務於商業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出現。”北京歌華美術公司總經理王昱東這樣解釋鑒定專家的“去商業化”現象。

  Annabel Fell-Clark認為,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圍繞保險的配套也不健全,比如服務商業的評估評鑒、鑒定鑒價、藝術品修復等幾個環節都存在空缺。

  多方期待需求迫切

  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超過500億元。僅2009年全國文物系統就舉辦了臨時展覽9204個,全國博物館每年赴境外的文物展覽多達80余個。王昱東説:“作為長期從事文化産業的商業機構,我們希望保險服務能夠覆蓋我們項目的所有環節。”

  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藝術品保險業務已經相當成熟。每100美元的藝術品交易,保險公司就能從中獲得1美元的保費收入。Annabel Fell-Clark表示,如果太平洋産險啟動藝術品保險業務,希望AXA art成為國際分保的首選公司,最低要接50%的風險,越高越好。

  楊廷英認為:“藝術品保險對內地來説是全新的業務,我們應該邊做邊學。”就前期定價、保險條款設計以及化險要求等幾個藝術品保險的三個關鍵節點,希望在實際操作中AXA art能給予技術上的指導。

  “我們的服務是配套的,有專業200多人的團隊。其中1/4員工是學藝術出身,並且都在博物館、藝廊工作過,或者從事藝術研究,其他的均在保險方面特別有經驗,我們更擅長把專業的人士找出來,只要有客戶的地方,各個地區專業的修復師、鑒定師、搬運公司,我們都可以找到。”Annabel Fell-Clark介紹。

  當然,國內保險公司要先解決評估難的問題。王昱東認為,可以借鑒歐洲的方式,比如歌華、太平洋産險共同邀請國家級專家組成專家鑒定委員會,不用估值,只鑒定真假和藝術價值,估值可通過藝術指數研究來做。

  作者: 李慧敏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