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中國可考慮對等徵稅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1日 08: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10日),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在堪培拉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澳大利亞政府將對碳排放徵稅,價格為每噸23澳元,約合每噸24.70美元,從2012年7月1日正式開始徵收。

  吉拉德同時宣佈,政府將對家庭用戶和商家給予一定補償。比如,將撥款92億澳元支持就業和工業;撥款150億澳元用於補償家庭額外開支。此外,政府還計劃撥款用於清潔能源開發研究。

  新政一齣,立即招致澳大利亞國內的多方質疑。吉拉德為何要頂住壓力,甚至不惜背叛競選諾言推出碳排放稅?

  在公佈碳排放稅的同時,吉拉德再次重申了推出碳稅的目的,她説為碳排放定價是澳大利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整體計劃的核心部分,目前碳排放稅金額將根據通貨膨脹的情況逐年增加,而碳稅的最終目標是到2015年形成一個長期的碳排放交易計劃。可以看出,這份碳排放稅方案是一份妥協的方案,一方面滿足執政聯盟中綠黨推出碳稅的要求,另一方面則縮小了徵稅的範圍,增加了補貼和減稅的力度,為了減少社會上對於碳稅的反對意見。很多人批評吉拉德説這有悖于大選期間對選民的承諾,但是澳大利亞社會還是存在著相當一部分支持對於全球變暖採取行動的力量。吉拉德的這個政策遭到了反對黨的強烈譴責,另外一些行業協會則表示,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通過各種途徑樹立起公眾對於碳稅的反對意見,從而迫使這個法案得到修訂,甚至是導致這個法案無法在國會獲得通過,而碳稅的命運也必將影響2013年澳大利亞大選的結果。

  目前來看,碳排放稅不僅會在澳大利亞掀起波瀾,財經評論員葉檀(專欄)在接受《新聞縱橫》值班編輯張則華採訪時表示,碳排放稅牽一髮而動全身,或將改變未來國際貿易格局。

  葉檀:澳大利亞計劃的徵收範圍是500家大型公司,這些大型公司主要是能源和資源型的一些企業。對這些企業徵收碳關稅的話會,提高這些企業的成本,只要是未來全球的通脹壓力比較大,這些企業就有能力向他們的買家來轉嫁這部分成本。比如説中國的公司向澳大利亞購買鐵礦石或者購買煤炭,那麼這些企業就可以把碳關稅這部分成本轉嫁到中國的公司頭上。所以從這方面來説,對於全球的貿易格局會産生一定的影響。

  將徵收碳排放稅提上日程的並非只有澳大利亞,早在2008年11月19日,歐盟就通過新法案決定將國際航空業納入到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之中,該法案將於明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排放交易。

  根據國際航協測算,此舉將使明年全球航空業成本增加34億歐元,那麼,中國航企將額外付出多少成本呢?以目前我國飛赴歐洲航班量最大的國航來看,中航協評估或將增加2億元的成本。葉檀認為,面對壓力中國應積極佈局碳排放稅,爭取國際定價權。

  葉檀:我們國家有兩種做法可以借鑒:第一種做法是進行對等的徵稅,也就是説既然歐洲和澳大利亞這些國家徵稅,中國也應該考慮有對等的權利對於過境的飛機或者是一些企業來進行徵稅。第二是儘快的培育國內發達的碳交易市場。在這個時代到來之前,真正的國際的大面積的碳交易到來之前,我們必須在國內形成一個完善和比較健康的一個碳排放市場,可以參與國際的碳交易的定價權,而且主張自己的權利,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

  “全球變暖論”如今成為碳管制的依據,“低碳大氣”也成為一種全新的稀缺資源,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低碳經濟”越來越成為全球熱點。

  目前,發達國家紛紛據此推出碳排放稅費,圍繞全球氣候變暖的經濟談判和大國較量已經顯現端倪。那麼,碳排放稅費的誕生僅僅是環境因素在推動嗎?昨晚,經濟評論員馬光遠(微博專欄)在接受《新聞縱橫》採訪時説,發達國家在碳排放問題上應該擔起更多責任,而不是推諉,在碳排放稅費的國際定價上應該公平。

  馬光遠:各個國家的産業結構不同,比如説就中國來講,我們是全球的一個製造業大國,也是世界的一個工廠。跟別的産業比較發達的國家比較的話,如果按照同樣的標準去衡量,肯定是不公平不公正的。怎麼對國際社會碳排放額度進行一個非常公平的分配,我想這是問題的前提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