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觀點交鋒
據媒體報道,北京高校一名大三學生李振每年假期都不回家、每天堅持打至少兩份工,還回收廢品舊貨等並堆放在宿舍內,引發室友發帖表示不滿。該學生接受採訪時稱賺錢是人生的常態,自己攢錢是希望湊足房款首付。有同學稱其為“財迷哥”、“想錢想瘋了”。
正方:值得“啃老族”學習
我們固然可以揮舞“金錢不是萬能”的道德大棒,進行“賺錢不是人生的全部”之類的道德説教,但在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我們更應看到“財迷哥”身上那種自食其力、積極向上的力量。有關統計顯示,在城市裏,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顯然,與那些“啃老族”相比,“財迷哥”要強上一百倍,至少有兩點值得學習。
一是自食其力的生活態度。大學生在嚴格意義上講仍屬於純消費者,就算不打工掙錢也無可厚非;再者,隨著房價的高企,父母掏錢為子女買房的更是司空見慣。而李振的家庭條件尚可,父親做生意,母親是幹部,他完全可以和多數同學一樣做無憂無慮的天之驕子。但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靠做家教、收廢品,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
二是不怕吃苦的就業取向。顯然,撿破爛翻垃圾箱的行為,與大學生的形象出入很大。但李振不畏懼別人的異樣目光,從又臟又累的底層行業幹起,這份平常心值得“啃老族”好好學習。可以想見,將來在走上工作崗位時,擁有這樣價值取向的人,也不會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王琦 公務員
反方:別丟了最寶貴的東西
在“財迷哥”身上,我們發現他賺了不少錢,也很喜歡賺錢,但卻丟了最可寶貴的東西。其一,丟掉了最可寶貴的親情。寒假、春節不回家,去年暑假回家三天,竟然做了兩天半家教。説到陪家人,竟然還説有啥可陪?對親情如此冷漠,以後能教育學生重視親情嗎?其二,丟掉了最寶貴的同學之情。 為了自己賺錢,舊書、舊貨佔用了宿捨得許多空間,給同學帶來了干擾,而面對同學發帖指責,卻表現出無所謂,他何嘗設身處地為同學想過?其三,丟了學習的寶貴時光。作為免費師範生,最重要的是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不注重積累知識,以後如何為人師?在大學裏只顧賺錢,而且已經有挂科現象了,也該敲響警鐘了。其四,丟掉了最可寶貴的愛心。當記者問他,看到困難的同學,你會資助他們嗎?“財迷哥”的回答是,困難可以做家教賺啊,誰也沒有義務給人錢。
作為一未來的教師,“財迷哥”能拿什麼去教育學生?學生又從他身上能夠學到什麼?如果以後還沉迷于賺錢,連覺得陪父母都是浪費時間,能有多少愛心分給學生?
很想勸一句“財迷哥”,人生路程中,有很多東西是最寶貴的,不是金錢所能夠換回來的,千萬別丟了最寶貴的東西。
郭文斌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