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金磚國家“敲門” 國際金融格局改變加速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17: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今年4月舉行的金磚國家三亞峰會上,南非的正式加入引起世界矚目。金磚國家影響力的擴大不僅限于地理範圍,在金融領域也是如此——8日正式發佈的“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世界範圍內被訪對象對金磚五國金融中心的發展能力普遍看好。

  “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共有五個分項指標。在“成長髮展”這一指標上,金磚五國金融中心的集體發力令人印象深刻。不但上海繼續保持成長性全球第一的位置,孟買、莫斯科、聖保羅和約翰內斯堡等城市的得分也都有所提高。其中,約翰內斯堡在這一指標上的排名提前了13個位次。

  金磚五國金融中心影響力的提升並非偶然。究其原因,首先來自於金磚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有力貢獻。高盛公司在最近一期的金磚國家月評中提到,2010年對於金磚國家發展具有分水嶺意義,如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巴西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儘管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金磚國家最終會趕上大部分發達國家,但這一轉變比想象中發生的更快。”

  高盛指出,金磚國家仍處在快速增長中。其預計,2011年包括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在內的四個金磚國家均會進入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之列。

  金磚國家在國際金融秩序改革中的話語權也在提升。在2010年世界銀行的改革方案中,通過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3.13個百分點的投票權的決定,其中半數以上被中國獲得。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峰會所發表的《三亞宣言》指出,“重申國際經濟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應該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增加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最新當選的IMF新任總裁克裏斯蒂娜拉加德在其上任後的新聞發佈會上亦表示,該組織將進一步推動內部變革,包括繼續落實2010年達成的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份額的方案。

  金磚國家自身也在加強金融方面的合作,三亞峰會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該協議將研究在成員國之間擴大本幣結算,並進行本幣融資。“儘管新興國家貨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道路仍然遙遠,但它們一定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胡一帆指出。

  “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金磚國家的概念是存在的,因為它反映了大的新興經濟體在發展方面的共同特徵。不過,在國際金融市場方面,金磚國家這樣的聯盟是否存在,還值得推敲。”芝加哥期權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認為。

  與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改革一樣,金磚國家的金融中心建設,亦面臨“歷史慣性”的挑戰。比如,雖然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對國際資金和人才的吸引力非常突出,但不少國外金融機構至今仍然選擇新加坡作為亞洲的中心。

  “這是因為那裏有他們已經熟悉的法律和會計體系、已經持有的辦公樓房和設備、已經建成的國際通訊網絡以及已經了解的生活環境等。”鄭學勤説。但他同時指出,國外機構在亞洲的業務越來越多地與中國有關,只要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上海成為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只是時間問題。

  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盧伯卿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到政策具有靈活度和彈性。比如,中國的金融業開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區域並不是靜止不動,大家都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