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牛娟娟
專家表示,外債餘額規模持續上升主要與我國經濟進一步鞏固向好、進出口貿易恢復有關;同時,外債規模上升也受外圍市場利率普遍較低、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等因素影響。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3月末,我國外債餘額為5859.7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此規模較2010年末的5489.38億美元有逾370億美元的增幅。總體來看,今年一季度外債餘額延續了2009年以及2010年以來的增長態勢。分析人士指出,外債餘額規模持續上升主要與我國經濟進一步鞏固向好、進出口貿易恢復有關;同時,外債規模上升也受外圍市場利率普遍較低、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等因素影響。
自2008年9月末我國外債餘額達到4419.52億美元的歷史高規模後,伴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我國外債規模一度出現大幅下降。2009年二季度以來,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好轉,企業間貿易融資開始活躍,外債餘額增長開始持續。2010年3月末至6月末,我國外債餘額從4432.36億美元增至5138.10億美元,繼而達到9月末5464.49億美元規模。其中,二季度增加約為705億美元,三季度增加約為326億美元,兩個季度外債餘額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但去年第四季度,在外匯資金較為充足、外匯貸款有所增加從而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企業向外融資需求這一因素影響下,外債餘額僅增加了20多億美元。“今年一季度外債餘額增長規模與去年年中水平基本持平,也與當前經濟運行、企業貿易和融資活動的發展態勢相吻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專欄)表示。
從此次數據看,短期外債持續增長態勢值得關注。數據顯示,2009年9月末中國短期外債餘額為2219.79億美元,佔外債餘額的57.39%,2010年9月末這一數字升至67.61%。2010年末短期外債佔外債餘額比例已上升至68.44%。本次數據顯示,短期外債(剩餘期限)餘額為4116.5億美元,佔外債餘額的70.25%,短期外債佔比連續攀升。對於短期外債佔比的進一步增加,業內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國際上的短期債利率普遍較低,企業更傾向於持有短期外債減少利息支出,從而降低償還風險。加之短債靈活性更為突出,可以較好規避未來市場可能出現的風險,對企業來説更具有吸引力。
來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短期外債佔比持續上升,不排除市場會擔憂套利資金持續涌入。但從短期外債構成看,與貿易相關的信貸佔主要部分。此次數據顯示,3月末,與貿易有關的信貸餘額為3114.5億美元,佔短期外債(剩餘期限)餘額的76%,其中貿易信貸佔53%,貿易融資佔23%。外匯局也就此表示,由於與貿易有關的信貸是以真實的進出口貿易交易為背景的,所有的對外支付均通過貿易項下完成,不構成額外的支付,其增長與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基本上符合,因此這部分短期外債佔比上升不會影響我國外債安全。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投機資金披著貿易的外衣流入、流出,如以經常項下預收賬款或預付貨款的方式從正常貿易渠道進出等。所以,進一步加強對跨境資金的管理顯得尤為關鍵。”上述工行人士表示。我們也注意到,為防範異常跨境資金流入風險,外匯局此前也發佈通知要求,在2010年核定境內機構短期外債餘額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壓縮2011年度境內機構短期外債指標規模,並適度調減存放同業、拆放同業規模較大銀行的短期外債餘額指標,加強了對這方面的管理。
從債務人類型看,此次登記外債餘額中,中資金融機構債務餘額為1562.66億美元,佔42.59%,較2010年年底的1353.33億美元規模繼續上升。歷史數據也顯示,這一數據的規模近年來一直在增加。截至2010年9月末,中資金融機構債務餘額為1336.79億美元,這一數據在當年6月末為1230.94億美元,3月末為986.55億美元;中資金融機構債務餘額在2009年末為940.79億美元,2009年9月末為870.18億美元。郭田勇就此指出:“這一趨勢顯示,中資金融機構和中資企業在國際經濟中的參與度在持續提升。當然,也不排除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減,一些中資金融機構和中資企業存在基於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行套期保值行為。”
數據還顯示,2011年1至3月我國新借入中長期外債140.99億美元,同比增加59.48億美元,上升72.97%。專家表示,當前企業在海外投資運作需要從外資金融機構貸款,或需要用外幣從國外購買設備和技術,這使得企業和市場對外幣的需求較快增長,這是中長期外債增加的重要原因。而對於登記外債餘額中,美元、日元和歐元債務也基本處於穩定態勢。上述工行人士指出:“我國外債中的幣種結構基本保持穩定,這與外匯儲備中的幣種結構類似,匹配比較科學,償還風險較小。預計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還將保持這種以美元債務為主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