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月嫂護理不當侵害嬰幼兒案大增 家長面臨維權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7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要月嫂嗎?4000元一個月,全天候服務。”在北京各大婦産醫院門口,經常能見到不少人賣力地介紹月嫂服務,價格通常從每月3000多元到萬餘元不等。

  支付如此昂貴的費用,是否肯定能享受到物有所值的服務呢?答案是否定的。近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對2009年以來審結的“涉幼”家政服務類糾紛進行調研發現,因月嫂、育兒嫂護理不當造成嬰幼兒受到侵害的案件逐年增多,年均增長率達到54.3%。

  月嫂市場魚龍混雜

  肖女士最近趕到朝陽法院,打算起訴自己雇傭的月嫂。肖女士説,自己在婦産醫院附近的“寶寶之家”月嫂公司聘請了一位月嫂,支付了費用,但沒有簽合同。月嫂沒幹幾天就不辭而別了,肖女士回頭找“寶寶之家”發現,該公司也已人去樓空。

  而立案卻成了難題,因為肖女士手裏除了“寶寶之家”的名片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證據。

  朝陽法院法官楊錕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類似的案例訴至朝陽法院的已有多起。他介紹説,隨著北京市逐漸進入生育高峰期,外來雙職工家庭、尤其是“80後”媽媽漸增,針對産婦、嬰幼兒照料的家政服務需求日益旺盛,月嫂、育兒嫂成為家政服務市場新的競爭點,此類家政服務公司數量急速增加,以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家政服務公司並沒有工商註冊登記,其實就是‘黑仲介’,在婦産醫院附近找個小門面招攬生意,客戶的權益自然很難保障。”楊錕説,即便是註冊登記的北京近4000家家政服務企業中,由於入市門檻低,註冊資金10萬元以下的佔了86%,一些企業發些小廣告就對外營業,根本就沒有提供月嫂這一專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若産生糾紛,也極易逃避因行政處罰、民事賠償所帶來的法律責任。

  更有甚者,有些所謂月嫂,拿著印有自己電話的名片在婦産醫院門口“毛遂自薦”。産生雇傭關係後,一旦有糾紛,月嫂往往溜之大吉;有的則拿到錢後便沒了蹤影。

  自我吹噓沒有邊際

  “我們有專業的團隊,我們提供美國式專業的服務……”、“我們的頂級月嫂經過嚴格的培訓,提供標準化、流程化護理……”諸如此類的宣傳,充斥了月嫂市場。

  在網站上看到某“月嫂中心”華麗的宣傳資料後,王女士深信不疑,花大價錢雇傭了一名月嫂。結果,由於月嫂不負責任和不專業的護理,王女士的孩子生病住院,被診斷為新生兒肺炎。王女士到朝陽法院起訴要求向被告雙倍索賠服務費並賠償住院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

  和王女士相似,張女士生了孩子後也找了個每月服務費5000元的“頂級”月嫂。該月嫂屬於聽指揮型,叫幹什麼才幹什麼。在月嫂照顧下,張女士的兒子在一個月內先後得了“黃疸”、“濕疹”、“秋瀉”等病。後來月嫂偷偷“跑”了。張女士無奈訴至朝陽法院。

  “當前,不少家政服務公司為爭取客戶,謊稱與虛構的國際護理機構有合作關係虛誇其服務水平,打出‘星級月嫂’、‘某某世界著名高級育兒師’等旗號,虛誇月嫂的職業資質和從業經驗,在簽約前做出各種無法兌現的口頭承諾。甚至在月嫂人手不夠、工作安排已滿的情況下,仍與客戶事先簽訂服務合同,日後隨意派個保姆應付。這些都為糾紛埋下了隱患。”楊錕説。

  他指出,北京市有近40萬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其中絕大部分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很多月嫂從未經過正規的業務培訓獲得相應從業資質,缺乏基本的産婦、嬰幼兒護理常識,更無相關從業經驗。不少月嫂直接從保姆轉行而來,僅憑農村老家的育兒經驗提供服務,有的還缺乏責任心,甚至隱瞞嬰兒的病症,以致貽誤治療,引發家長的強烈不滿。

  市場規範僅靠自律

  在楊錕看來,月嫂市場如此混亂,與行業缺乏監管有莫大的關係,“目前家政服務行業並無統一的監管部門,市場規範僅靠自律”。

  他進一步分析説,由於加入行業協會並非家政公司準入的必要條件,以致諸多未加入行業協會的中小家政公司處於無人監管狀態,在其不按照行業標準提供服務遭客戶投訴時無相應的處理和懲罰機制。産生糾紛後,家政服務員採取“逃離”的方式不辭而別,家政公司採取“逃避”的方式拖延解決問題,僱主只能選擇訴諸法律而無其他有效的途徑。

  “同時,由於沒有主管部門,月嫂也沒有準入標準,很多月嫂手持一些所謂國際培訓機構或私立婦産醫院的培訓證上崗,這些證件也是真真假假,難辨真偽。”楊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