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浪財經訊 7月5日下午消息,國家海洋局今日對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召開發佈會,稱溢油事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但油田附近840平方公里的海水由一類水質惡化為四類水質。
該事故最早發生在6月4日,比此前媒體報道時間早了半個月左右。其中B平臺漏油屬於海底溢油類型,在我國尚屬首次。同時,國家海洋局認定作業者康菲公司為責任主體,或面臨高額生態索賠。
我國首次出現海底溢油
蓬萊19-3油田是由中海油和康菲中國合作開發的。中海油擁有油田51%的權益,康菲中國擁有49%權益,並擔任作業者,負責油田的開發生産作業管理。康菲石油是一家國際一體化能源公司,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和最大的煉油公司。
6月4日,康菲公司報告,稱當日早上7點左右,在蓬萊19-3油田東北方向650米的海面發現不明來源的少量油膜。此後經過排查,發現B平台東北方向有溢油點。經多種技術手段測量鑒定,認為蓬萊19-3油田通過注水和岩屑回注,可能增加了平臺附近的地層壓力,為流體連通地層提供了能量,導致B平臺海底溢油。據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介紹,這種溢油類型在我國尚屬首次。
溢油污染遠離環境敏感區
而此前媒體報道漏油事故是在6月17日發現的。李曉明解釋,6月17日是另一平臺C平臺發生漏油的時間。17日C平臺發現大量溢油,這是由於C平臺C20井在鑽井作業中發生小型井涌事故。康菲石油當日停止所有平臺作業。
李曉明介紹,在C平臺發生溢油當晚,海洋局緊急約見康菲公司總裁、中海油領導,要求溢油不登陸、不影響環渤海海岸區域。
根據6月4日以來的監測結果,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萊19-3油田周邊海域和西北部海域,最遠影響範圍在蓬萊19-3油田西北約60公里處;其中B平臺溢油範圍覆蓋158平方公里;C平臺形成了長13公里,寬約100-150米的油帶,溢油覆蓋範圍138平方公里。李曉明稱,溢油污染主要出現在渤海中部,遠離環境敏感區。
此後,B平臺經過減壓措施,C平臺經過水泥封堵措施,先後在6月19日和6月21日溢油得到基本控制。
認定康菲為漏油事故責任者
此次漏油事故是經微博發帖才廣泛傳播,公眾質疑為何國家相關單位或事故責任方不主動公式。李曉明解釋,事故發生原因和範圍很難測定,多種技術手段受限,無法在短時間內給出確定結果,即便經過一個多月的監測,海洋局仍無法給出最終結論。他強調,目前發佈會上介紹的情況仍然是比較初步的調查結果。
據李曉明介紹,自6月13日以來,海洋局先後下發了27份文件,要求儘快控制漏油事故。這些文件均是發給康菲石油公司的。儘管媒體在報道此次漏油事故時,多冠以中海油之名,但海洋局認定康菲公司是責任者。
李曉明解釋,康菲公司是國家海洋局所針對的行政責任人,由於康菲公司是蓬萊19-3油田的作業者,承擔油田獨立生産運營的責任,根據法規規定,此次漏油事故應由作業者來承擔相關責任。至於中海油是否承擔責任,則應根據二者簽訂合同時的款項來認定。
但國家海洋局也對中海油提出要求,督促其高度重視此次事故,儘快投入力量。據介紹,由於中海油在環渤海擁有一定規模的海上溢油回收控制裝備,在事故發生以後,中海油先後派出溢油處置船20艘,對溢油控制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康菲公司或面臨生態索賠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郭明克稱,經過調查取證,目前該事故已經立案,根據現行海洋環境保護法,最高索賠20萬人民幣。這一結果讓在座媒體一片譁然。事後,李曉明補充,2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只是針對該事件本身而言,具體到事故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還有另外的生態索賠機制。
“這個數字很有可能是天文數字。”李曉明説。生態索賠需要調查取證,嚴格測量事故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而提出索賠金額,李曉明稱,目前還在繼續調查取證階段,無法得出具體的索賠金額。
而監測結果顯示,油田附近840公里的海水已經從一類水質惡化為四類水質;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類平均濃度超過歷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濃度是歷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點附近海洋沉積物樣品有油污附著,個別站點石油類含量是歷史背景值的37.6倍。(淑靜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