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應提高學生高招方面的主動性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5日 0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目前正在進行的招生競爭比夏天的高溫還要炙熱,香港的大學不惜重金以提供最高45萬元獎學金等優惠從內地挖走了17名省級和市級狀元,而上海交大與復旦大學在競爭生源方面的口水戰也在升級。

  當前諸多知名高校競爭的是高分考生,在高校與學生間存在突出的信息不對稱性下,高分考生確實是高校識辨優質生源的重要且可信的判斷依據。何況,當前面試引入高校招生,將有助於降低考生與高校的信息不對稱性,避免唯分數論使高校陷入統計學意義上的第二類錯誤——選擇一個錯誤答案。

  而出現爭論的高校與學生簽的預錄取協議,在法律上並不具有約束力,不論是學生還是高校都不應也不能因“預錄取協議”而束縛其選擇自由。同時,目前高校招生錄取制度是一個缺乏公平的不完備契約。如高校選擇生源是建立在考生填報的志願基礎上,考生主要承擔了志願選擇風險;同時當前高校招生錄取制度,考生只擁有風險與責任不對等的志願選擇自由,而非基於錄取通知書選擇學校和選擇專業的自由,高考招生錄取制度對考生選擇的限制,加劇了考生的弱勢地位。因此,當前高校生源爭奪下考生修改志願,不僅不是考生失信問題,相反是學生缺乏選擇自由的真實寫照。

  當然,生源競爭暴露了國內高校的資源配置失范,即把資源過度配置於校舍等基礎設施領域以擴大教育供給,從而既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又抬高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底全國1164所普通高校負債金額約為2635億元,沉重的負債使高校展開生源競爭提高學雜費收入,以應對負債壓力。而近年來高考生源數量持續下降,使當前高校的生源爭奪趨向白熱化。如今年考生總人數比去年大約少13萬,連續三年下降。不僅如此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0~14歲人口為2.2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6.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當前高校把有限的資源主要投資于校舍等硬體設施,而非用於提高教學質量,導致了高校人才供給之於市場需求的供給錯配,引發高校畢業生的高失業率和教育投入成本與收益的不匹配等問題。這既降低了部分學生和家長投資高教的偏好,又使更多優質生源選擇海外就讀以提高教育收益成本比,從而進一步凸顯了高教供給的相對過剩格局。

  由此可見,當前知名高校為考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菜單,管理層應借此機會順勢推動高教改革。具體而言,改革當前的高校招生錄取制度,構建適應于高教市場基於趨勢互動的多層次競爭性生源博弈框架體系,矯正高校與考生在招生錄取制度中的不對等局面。如給予考生更多的志願選擇自由,即可允許考生填報5個左右不分優先序列的意向高校和專業;然後高校根據學生填報的資源確定該校及該專業的錄取標準,並向符合招生標準的考生發放預錄取意向書。這樣考生將會收到多個預錄取意向協議供其選擇,考生根據預錄取意向書或做出選擇決定,或進一步提出自己的想法,並向各地招生部門發出相應信息;然後學校與考生重新進行互動博弈,以使高校與考生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偏好。

  這種高校與考生開放式的趨勢互動招生博弈,不僅有助於降低高校與考生間的信息不對稱性,還會提高高教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這將使高校把資源更多地投入到提高教學質量等領域,畢竟若高校繼續注重硬體建設而教學質量不高,不僅無法吸引稀缺性優質人才,可能將面臨招收生源不足的風險。同時,規範化的生源競爭機制將推動高校間的差異化競爭和資源優化重組,這既促使各高校展開學科間的差異化競爭,又可促進高校間基於市場自願的合併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