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燕農(河北高校教師)
位於北京海淀區四季青橋附近的曙光防災教育公園,是一處地震應急避難場所。但管理單位卻與多家公司達成協定,在綠地、公園裏陸續建起了高爾夫球練習場、網球場、高檔餐廳(會所),獲取每年約1200萬元的租金。其所在街道相關負責人稱,該公園是探索“以綠養綠”模式的一次嘗試。(7月3日《新京報》)
儘管管理單位稱“如果發生地震,只要政府一聲令下,高爾夫球場馬上就能搭上帳篷住人”,但現實告訴我們,這不過是一句不負責任的空話。因為地震避難公園不同於普通休閒場所,應該是建築設施越少越好,即便是不可或缺的建築設施也要滿足防震要求,那些經營性建築設施,會不會成為地震時的安全隱患,從而破壞地震應急避難功能,很值得擔憂。
況且,如果發生地震,民眾進入周邊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還需要或者來得及等政府“一聲令下”嗎?即便是“一聲令下”,球場周邊高高的圍網能在瞬間倒掉或者打開嗎?至於“以綠養綠”,正如專家指出的,根本站不住腳,防災公園應有公益運營模式。撇開這些荒唐説辭之後,地震避難公園變身高爾夫球場,就僅剩下那筆每年不菲的租賃收入。
但是,管理單位為了那筆收入,卻罔顧了三重人文底線。首先,防災教育的公益公園,顯然應是最大範圍而且全天候向公眾免費開放,管理單位將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面積,建成高爾夫球場、高檔會所,也就是説,這三分之一的面積,不僅不允許免費進入,而且還會成為只有少數人享有的“特殊領地”——在公共資源中圈出一部分,罔顧了公共與公益的原則。
其次,早在2004年,國務院就明令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而曙光防災教育公園裏建設高爾夫球場卻在2007年之後。顯然違反了土地使用性質,違規改變了公園的用途。罔顧了法規政令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再者,一個在地震時或許能夠救民眾于水火的應急避難所,被高爾夫球場、高檔會所所侵佔,已大幅度弱化了其應急避難功能。換句話説,管理方為了那筆租賃收入,遺失了對生命的敬畏。
在一個鼓勵創富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向錢看無可厚非,但不能沒有絲毫顧忌。如果為了錢,可以無視公益道德,無視法規政令,乃至無視生命安危,那麼除了錢,我們將一無所有。地震避難公園變身高爾夫球場,就是罔顧其他一門心思“錢進”的現實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