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是過去工業區面積的一倍多
四大增長極夯實強市之基
本報訊(記者馮欣楠 實習生岳源 通訊員武經軒)“十二五”起步年,已經過去180天,武漢市工業倍增實施計劃正在全面提速。昨日,來自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消息,江城工業“版圖”正在重新塑造,按最新計劃,未來5年工業區面積將新增近平方公里,是過去工業區面積的1倍多。
截止到去年,武漢市工業總面積共計165平方公里,創造7000億元産值。擴大300平方公里後,在第一個五年就將向工業總産值1.5萬億元衝擊,將來持續走高。
最新的工業版圖,將形成四大增長極,分別是大光谷地區、中國車城、臨空經濟區和臨港産業區。
“大光谷”地區,以東湖高新區為主體,涵蓋江夏區,洪山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契機,重點發展光電子信息産業,超前謀劃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
中國車城,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帶動蔡甸和漢南等區域,做大做強汽車産業,形成年産200萬輛汽車規模,形成先進水平零部件配套能力,同時打造家電和電子産業作新的支柱産業。
臨空經濟區,以東西湖吳家山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帶動黃陂區和東西湖區,天河機場地理近緣優勢,以保稅物流中心的政策優勢,發展臨空産業經濟,主攻電子電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食品加工業。
臨港産業區,依託武漢新港的百萬標箱、千萬噸和80萬噸乙烯項目,輻射黃陂、新洲和青山等區域,重點發展臨港工業,冶金、化工、現代裝備製造。
四大增長極內,産業更加集聚,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顯現,落腳江城“多點”,每個版塊形成3000億元以上工業産出,成為“十二五”武漢工業倍增的承載平臺,江城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