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講到企業社會責任,許多人往往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慈善、捐款捐物等,而在昨天舉行的“中國經營論壇”上,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系主任蘇勇表示,這絕非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內容,“企業最基本的責任,就是為大眾提供優質的産品和服務,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做出貢獻。”
在蘇勇看來,盈利固然是企業發展動力,但與此同時,提供優質産品和服務,不污染環境,不虧待員工,不欺騙顧客,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同樣重要。然而,現狀並不十分理想。他舉食品行業情況為例,如今隨著多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不少消費者幾成驚弓之鳥,甚至到了“吃肉怕激素,吃菜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吃奶粉怕性早熟,吃什麼都怕塑化劑”的地步。這些都源於某些企業經營中的短視行為。
蘇勇舉例説,徽商胡雪岩初創胡慶余堂,店堂大門朝裏處專門懸一塊匾,上書兩個大字“戒欺”,那是給經營者和全體員工看的,以此約束企業行為。
論壇上,有企業家痛心地指出,由於個別人自律較差,已直接影響了企業經營的整體社會誠信度,損害了整個商業生態環境。若任其發展,一旦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極端情況,誠信經營的企業不僅當不上“英雄”,甚至可能成為“烈士”。這些是全社會都不願意看到的。
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認為,政府監管機制應到位,鼓勵更多企業生産更好的産品,提供更好的服務。他舉奶業質量標準為例——客觀地説,我國奶業産品質量標準在全球處於中等偏上水平,但生奶標準幾乎是全世界最低的,“生産源頭標準偏低,又如何生産出非常高標準的産品呢?”
企業管理者勇於承擔社會責任,需要怎樣的“底氣”?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指出,只有認清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坐標,才能真正投入,參與寫就國家復興的錦繡文章。
“企業須審時度勢,這個‘勢’就是中國在世界發展的方位和歷史坐標,對此有了充分的認知,才能有更多發展動力”。周漢民認為,我國工業現代化發展、城鎮化的推進,以及席捲全球的“低碳浪潮”,都將為企業經營提供廣闊空間。
針對當前有企業家選擇加入外國國籍的情況,他特別指出,“經營無國籍,人生有立場”,在當今中國,需要更多具有奉獻精神的企業家,這是所有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