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地溝油流淌于體制漏洞中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2日 11: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單士兵

  地溝油是個説起來令人倒胃的話題。儘管此前民意對地溝油進行過大肆圍剿,但這種流淌著罪惡與骯髒的東西,仍然輕易就擺放在一些公民的餐桌上,令人情何以堪。

  “新華視點”記者日前揭開京津冀“地溝油”産業鏈冰山一角,僅探訪的幾家窩點日加工能力合計就近百噸。這些加工廠都已經規模化操作,送檢驗中心檢測,生産的地溝油竟然符合食用油一般指標要求,還有的甚至通過QS認證,以小包裝形式進入超市。在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産的背景下,地溝油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産業鏈。

  最令人不堪的是,連中國糧油協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都説,目前還沒有檢測“地溝油”的有效辦法。看來,指望技術檢測來成為禁止地溝油流入市場的過濾劑已經不現實,而對地溝油的監管則是眾多部門各管一攤,最後成為一本糊塗賬。

  技術檢測與監管執法在地溝油麵前如此乏力,讓地溝油不但完成“反圍剿”,並在成功突圍之後迅速發展壯大。現在,甚至連一些有“有關係、有背景”的“三證齊全”的企業,都做起地溝油的罪惡營生。利益驅逐之下,“吃得放心”的夢想成為“吃得噁心”的現實,中國食品安全的深度危機,在公眾心中寫下太多憤怒與傷心的隱藏文本。

  地溝油到底為何陰魂不散?“檢測不出”的尷尬現實自然會提醒“技術升級”,同時也表明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實在太滯後了。不過,僅僅停留在“技術標準”層面來解決地溝油問題,也是舍本逐末。這些年太多經驗教訓都表明,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危機,要從技術依賴與指標迷信中走出來。不能真正斬斷食品安全問題背後利益鏈,不能在法治的基礎上重建市場秩序,公眾隨時可能掉入另一種食品安全的泥潭中。

  在産業化的背後,在利益鏈的終端,説到底,還是話語權的資源掌握。表面看來,像地溝油這種在暗處生産的骯髒東西,實在不可能成為擺得上臺面的利益訴求。不過,絕不應該簡單孤立看待地溝油存在的話語權依存。一方面,不要以為那些掌握話語權的既得利益者自己不吃地溝油,就真的會感同身受站在公共利益立場;另一方面,地溝油本身就寄生在中國食品安全危機背後扭曲的利益博弈格局下,它不過就是整體有病之下的一種局部潰爛罷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民意強力圍剿地溝油,最後反而是問題越發嚴重的深層根源。事實上,此前國務院辦公廳也曾發文,要求各地以城鄉結合部和城市近郊區為重點,排查和清理生産地溝油的黑窩點,通過加強對食用油購貨記錄和票證的檢查,嚴防地溝油流入食品生産經營單位。遺憾的是,這種向地溝油宣戰的姿態,在現實的天空中,如同鳥兒飛過,不曾留下任何痕跡。分析其中原因也不難發現,在整治地溝油的制度層面其實就留存著一定的“縫隙”。

  比如,此前國辦下發的整治地溝油相關文件有一個行政許可環節的設置,儘管要求餐廚垃圾産生單位不得將餐廚垃圾交給未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從反向思維來看,這也意味著只要通過地方行政許可或備案,一些餐廚垃圾就可以交于一些單位與個人來處理。誰都清楚,只要置於“官商勾結”與“權錢交易”的語境下,行政許可的旗號完全可能變成公然進行利益掠奪的工具。這或許也可以成為那麼多證件齊全,甚至可以通過QS認證的“合法企業”在大肆生産地溝油的一種注腳吧。

  整治地溝油牽扯著複雜利益博弈,現在必須跳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視角,而置於造成中國食品安全困境的宏大語境下求解。可以説,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制度失靈與監管失靈,始終都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為什麼在食品安全問題我們總是陷於相關立法滯後?説到底,這還是在既得利益集團捆綁之下,公眾話語權太過逼仄。為什麼像地溝油這類的食品安全問題始終走不出“政出多門、推諉扯皮”的沉疴固疾呢?説到底,還是不能讓公權力真正運行在民主與法治的軌道之上。

  地溝油其實就流淌于體制漏洞之中。不能以真正民主與法治的力量堵住這樣的體制漏洞,我們既不可能真正走出三聚氰胺的噩夢,也不可能徹底擺脫地溝油的骯髒,而且接下來隨時可能面對更為不堪的食品問題。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士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