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龍軍:應高度重視 小麥豐産後的收購工作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2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本報評論員 龍軍

  時下,全國“三夏”小麥跨區域機收已基本結束,從已有的收成來看,小麥豐産已成定局。然而,近來的小麥收購市場尚存一些隱患問題,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目的只有一個,要讓小麥産區的廣大農民實現既豐産又豐收的目標。

  此前,部分主流媒體就當前小麥豐産後的收購狀況進行了深入採訪報道。一方面,今年小麥豐産了,産區農民包括各級幹部無不歡欣鼓舞;另一方面,小麥收購價格雖高位開秤,但由於部分糧食收購機構的資金不足,糧庫觀望,農民惜售,小麥收購進展緩慢。

  對於農民來説,能夠將自己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多賣幾個錢,總是好事情。按照目前開秤的行情來看,一些地方糧食販子給出的新麥收購價在每市斤1.06元,比集鎮收購點還低1至2分錢。看到這種公私之間的差異,農民選擇惜售是無可厚非的。

  其實,在豐産時期,一定規模的糧食存放在農民的儲倉裏,既可幫國家緩解儲備壓力,又可幫收購企業緩解資金集中支付壓力,農民自身也可落個“有糧不慌”的踏實心境。問題是,我國已經是連續8個年頭的小麥大豐産,很多農民年年留存余糧,也需要推陳存新,指望將豐産後的小麥大規模存儲于農民家中,恐怕並不現實。

  再者,國家儲備糧食都是一年接茬一年地不斷補充糧庫,如果不將新糧及時收購入庫,對於正常的國家儲備也是一個衝擊;還有,很多糧食初加工、深加工企業也是“等米下鍋”,都在盼著新糧進廠。

  如果糧食收購市場不能良性運轉,自然影響這些糧食需求各方的正常要求。時間拖得越久,糧食市場就會更為紊亂,糧食價格將會波動更大。因此説,解決當前糧食收購中存在的些個問題,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馬虎不得,鬆懈不得。

  當前,我們有關部門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好收購市場的管理,既要防止糧賤傷農,又要防止有機構操縱市場哄抬糧價,製造新的通脹因素。防止糧賤傷農,就要嚴格按照《2011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精神做好準備工作;防止哄抬糧價,就要加強市場運營管理,對於擾亂市場秩序者予以嚴厲打擊。

  二是要做好主流糧食收購企業的幫扶工作。據報道稱,由於受宏觀環境以及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影響,以及農發行專項貸款的定向性質,目前糧食收購資金不足,糧庫收購的積極性也明顯不高,多重因素導致“有價無市”的局面形成。因此,有關各方應該加強行情預警和資金調度,做到“有錢可收,有糧能收”。

  在各級政府及廣大人民通過防洪、抗旱、滅蟲等多種鬥爭,好不容易獲得小麥豐産的喜悅之後,切不可因為收購環節的問題,使産區農民利益受損,使國家儲備利益受損,使來年種糧積極性受損。只要思想重視,相信有關各方是有能力處理好這一難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