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違約風險正在顯現 市場或引連鎖反應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22: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地方債:嚴監管才能防失控

  本報記者 張蕭然報道

  地方融資平臺,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公司違約第一案的爆發,就像一拳重擊打在了地方債那原本就敏感而脆弱的神經上。

  6月27日,有媒體報料,今年4月間,在建行、國開行、工行等十幾家銀行貸款餘額近千億元的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向債權銀行發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還本”。

  碰巧的是,當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工作報告時表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債務總規模為10.717491萬億元。“總體看,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負擔尚未超出其償債能力。”

  “債務風險有兩個衡量指標,一個是微觀,一個是宏觀。總體上可控,是講目前中國並沒有出現地方政府普遍資不抵債,但這並不排除個別地區出現資不抵債的可能。而且從長期來看,像雲南這樣的違約事件還有陸續爆發的可能。”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時紅秀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説。

  果不其然,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公司違約事件就像揭開了地方融資平颱風險的序幕。6月30日,又有媒體宣稱,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也出現了債務危機。“自本月起停止向銀行償還流動貸款並要求拉長還款期,以及轉化成以資産抵押的固定貸款。”

  事情只是剛剛開始。由審計署發佈的報告顯示,目前一些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存在很多的風險隱患。並出現了舉新債還舊債的現象,極有可能陷入惡性循環。

  審計署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高於100%,分別佔兩級政府總數的19.9%和3.56%。

  雖然從宏觀上來看,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負擔尚未超出其償債能力,但是如果一旦以地方政府名義為擔保的地方融資平臺頻頻出現問題,將會給我國的銀行和金融業帶來惡劣的影響。

  從償債年度看,這兩年將迎來還債的高峰。2011年、2012年到期償還的佔24.49%和17.17%,2013年至2015年到期償還的分別佔11.37%、9.28%和7.48%,2016年以後到期償還的佔30.21%。

  “從銀行業貸款的數據來看,大量的銀行資金流向了政府項目。但政府項目的安全只是指政治上的安全,並不是指資産安全。一旦資産價值縮水,大量的不良資産將重新出現,銀行業改革的成就又將付之東流,這是我們很擔心的問題。”時紅秀表示。

  據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背負一半以上的地方政府性負債,其中70%是銀行貸款資金。

  為了加強對地方債的管理,審計署要求在對地方債務實施全口徑監管和動態監控的同時,建議研究並賦予省級政府適度舉債權,逐步探索向具備條件的市級政府推開。

  但時紅秀堅決反對以地方政府為主體或者為名義的發債,“因為這將導致我國的財政變得非常脆弱。我們可以允許地方政府以項目為主體來融資,但是堅決不能以政府的財政來做擔保。前蘇聯的解體就與地方政府脆弱的財政有關。”

  時紅秀建議,從短期來看,首先要實行地方債務公開制,因為地方債務不包含國防、外交等需保密的內容,完全可以公開,像債務總額和期限等。而且目前的國有銀行大都是上市公司,應該履行披露的義務。

  從長期來看,時紅秀認為,如果一旦出現資不抵債,我們應該嘗試推進破産法的實施。當然政府不能破産,但是企業的破産和拍賣從法律上來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問題的關鍵是,目前我國的金融機制缺乏退出機制。我們要實施存款保險制度,這樣才能防止在保護儲蓄者利益的同時間接地保護了一些不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