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3500元起徵點三年內或會調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1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信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國的個稅究竟如何開始徵收?為何要開始徵收個稅?提高個稅免徵額能帶來什麼?昨日,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江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此進行分析。

  徵稅之初主要針對外國人

  據悉,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稅在財政收入中佔較大比重。

  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個人所得稅法》。1981年,個人所得稅正式開徵,免徵額為800元,當年個稅收入只有500元。月均收入能夠達到800元起徵標準的中國公民少而又少,其餘都是外籍在華高級職員交納的。“我國個稅徵收一開始主要是針對外國人的,因為個稅免徵額一開始就定在800元,上世紀80年代國內職工的每個月工資都是很低的,才幾十元,到了100元都算不錯了,離800元還很遠,所以主要是對當時的外國高收入者進行徵稅。”林江説。

  1986年9月,國務院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調節稅暫行條例》,規定對本國公民的個人收入統一徵收個人收入調節稅,納稅的扣除額標準(即免徵額)降低至400元,而外籍人士的800元扣除標準並沒有改變,內外雙軌的標準由此産生。現今依然是雙軌制,國內職工免徵額為2000元,而外籍人士免徵額則為4800元。

  工資漸漲免徵額也提高

  根據相關資料,1981年以前我國職工平均月工資不超過60元,2008年以前全國城鎮單位職工平均月工資不超過1800元,現在職工平均月工資基本超過2500元。“後來隨着經濟的不斷發展,個稅免徵額一直都存在爭議。”

  2005年8月23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開始審議國務院提交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此次改動最大之處是費用扣除額從800元調至1600元。

  隨後不久,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決定,2008年3月1日起,我國個稅免徵額將從現在的1600元/月上調至2000元/月,一直至今。

  “根據目前物價上漲的趨勢,3500元的起徵點也不一定就會一直穩定下去,也很有可能一到三年內會繼續調整。”林江説,徵收個稅其實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調節收入分配公平,“但一直提高免徵額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