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導讀:美國《時代》雜誌昨日刊登了River Twice Research總裁Zachary Karabell的評論文章。作者認為發達經濟體對於未來的悲觀預期已經導致樂觀赤字(optimism deficit),而這種赤字對於經濟的影響可能大於政府實際的財政赤字。
以下為該評論全文摘譯:
在我評論市場和財富管理15年的時間裏,有一項巨大的改變只獲得了極少數人的注意。我們從擁有樂觀盈餘(optimism surplus)走向了樂觀赤字。這相較預算盈餘變成預算赤字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
未來的機遇比今天更美好——這一信念是投資、創辦企業、承擔風險的必要前提;所有這些對於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體是至關重要的。然而,這一信念在今日的美國正變得越發模糊,在世界其他地區卻變得越發明顯。
在上世紀最後幾年中(現在看來是世紀末幸福的日子),民眾和市場的態度是無比的向上、樂觀和烏托邦似的。這一信念的支撐是:科技與市場的結合會帶來無法超越的財富。
新千年開始後,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悲劇、虛假的黎明。從2000年3月股市的峰值到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再到2001-2002年的經濟衰退,後來美國捲入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國又在2008-2009年出現金融危機。這是一個充滿了挑戰的十年。
其結果是民眾與市場的情緒出現了與上世紀90年代截然不同的逆轉,從天真的樂觀主義變成了慢性悲觀主義和對未來的絕望。這一悲觀情緒充斥著每一項有關我們未來的分析。在近期民意調查中,更多美國民眾稱他們對經濟前景和下一代人會擁有更好的發展感到悲觀。《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皮尤(Pew)以及其他多方的調查顯示悲觀民眾的比例接近50%。每天的新聞,特別是財經新聞,處處都是有關即將出現的危機的報道,這些危機包括美國深陷阿富汗泥潭到希臘違約風險、從中國房地産市場泡沫到美國雙底衰退。
然而,雖然收入水平未出現變化且失業率依舊處於高位,但仍舊沒有幾個國家的富裕程度可以和目前的美國相提並論。這不僅體現在美國民眾的平均收入為4萬美元,還因為美國擁有功能良好的市場和唾手可得的食品、住房、公共秩序。中國雖然擁有快速的增長,在未來幾十年卻依舊會是一個以人均計算較為貧窮的國家。即便擁有面臨信用危機的希臘,歐元區的人均收入水平依舊高於世界其他地區,除了美國和一些出産原油的國家。雖然美國和歐洲的民眾收入水平在一段時間內並未出現增長,特別是自2005年之後,但較幾十年的水平,這兩個地區的收入水平還是出現了大幅增長;即使此種收入增長主要局限于社會中上層人士。換言之,我們可能是悲觀的,但我們的悲觀主義存在於富足、而非貧困的大環境下。
相反,印度、巴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擁有的樂觀主義情緒所存在的大環境是極端貧窮和少數人不斷增長的財富。中國至少有4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美元,而印度的這一統計數據可能更高。任何看到過巴西貧民窟的人都知道巴西可能正在脫離貧困,但犯罪和貧困問題依舊許多地區根深蒂固。與接近50%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經濟狀況不良這一事實不同的是,75%的巴西民眾認為自己的政府在經濟方面做得不錯,而且還在走向更好。
美國的樂觀赤字是重要的,特別是在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過度樂觀相比的話。新興市場的自信和樂觀情緒正在滿溢,雖然他們在物質條件方面依舊面臨挑戰。但在美國和歐洲,人們卻被恐懼包圍,認為夢想已經死亡、未來也是烏雲密布。這兩種情緒都可能成真;但在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世界,擊敗我們所有人的可能是樂觀赤字,而非預算赤字。(多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