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由北京環境交易所主辦的“2011年地壇論壇”上,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透露,已有浦發、民生、興業等7家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開始試水碳金融,並開發出8種融資模式。
在國際碳金融的交易當中,大型金融機構已成為重要主體。早在2006年,德國巴特萊銀行首先推出了VER(自願減排)和約,開啟碳金融的先河;2007年摩根斯坦利也推出了碳銀行。
“我國銀行機構目前基本還處在碳金融業務的籌備階段,”中國銀監會統計部負責人李曉文説,“但近年來,銀監會始終在督促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隨時準備迎接市場機遇的到來。”
據透露,近年我國銀行不斷進行金融創新,為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産業調整、新能源相關的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從去年末的數據來看,比如興業銀行累計發放的節能減排貸款超過了1000筆,金額達到近500億元,可以實現年節約標準煤1870多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5000多萬噸,年減排化學需氧量70多萬噸;此外,工商銀行去年做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貸款,涉及項目250多個,餘額達到600多億元,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也是7000多萬噸。”李曉文説。
國內金融機構也開始關注個人環保類的産品。低碳、綠色零碳等信用卡為持卡人提供了減碳渠道。銀行業自身還積極踐行低碳理念,提倡綠色辦公,充分利用自己的辦公信息網絡資源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工商銀行2010年電子銀行交易額突破了200萬億元,同比上升37%,佔全行的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