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與中國建設報日前聯合發佈的“中國責任地産百強榜”顯示,房地産企業參與保障房建設情況不容樂觀。在2007—2010年間,“房地産企業社會責任”百強名單中,僅有30家參與了保障房建設,70家未參與。
其中,參與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設並公佈了在建面積的有18家企業,排在前十名的企業中,有8家公佈了2010年保障性住房建設總面積,平均建設規模為92.37萬平方米,總面積為739萬平方米,佔公佈的18家企業總面積的43.63%。
業內人士認為,投資保障房利潤偏低是導致企業缺乏積極性的主因。有數據顯示,商品房開發的利潤大多在15%以上,而建設保障房的利潤基本在10%以下,部分項目甚至出現虧損。同時,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房品種還存在資金佔用週期長、回款速度慢等狀況,在缺乏相關政策支持的情況下,企業難以參與。
在反映房地産企業社會責任的各項指標中,“特別評價”和“消費者”兩項一級指標得分最高,而節能環保和社會貢獻得分最低。
報告認為,這説明大多數房地産企業雖然對誠信守法經營以及維護消費者關係很重視,但對社會貢獻等與自身經濟利益關係不大的環節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