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浪財經6月26日訊 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25日-26日在北京舉行,埃森哲諮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波26日在論壇上表示,我們的研究中也發現,實際上在跨國公司的整體的産品成本中,實際上它的勞動力成本平均只佔整體成本的5%到10%。
以下為王波發言實錄:
王波: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感謝會議的組織者CCIEE和《財經》能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埃森哲是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信息諮詢、和外包服務的提供商。當然我們也是全球財富500強的一員,我們跟其他的公司不太一樣,我們可能也是唯一一家沒有産品,也就是沒有硬體、軟體進入財富500強的企業。
我想今天講一個問題,也就是在全球化,或者國際市場這樣一個語境像中國的産業轉移問題。剛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企業管理研究室主任王欽講了更多的國內的産業轉移。我可能講的更多是國際上的産業轉移問題。
我想講在新的一輪産業轉移過程當中,中國的企業應該以巨大的市場機遇和需求為出發點。在過去的幾十年發展過程當中,中國已經奠定了全球市場製造大國的地位,我們更多的産業佈局和規劃,我指的是製造業主要是以出口導向型,或者是海外市場為聚焦點。因此,在新的一輪中間,我覺得這種思路應該要進行改變,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個,在過去中國解決的發展以及製造業的發展主要是有賴於中國開放的政策,環境,以及對外資引進包括管理經驗。當然,還有賴於我們資源使用,環境污染的相對的低成本。
大家實際上非常清楚,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發展模式不能夠持續,不能夠維繫,這樣大國的地位面臨著一個轉型的必要性。當然,最近以來,中國也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給中國製造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帶來的壓力。使得中國的産品在國際市場開始成本的優勢越來越削弱。因此,從國內因素來説,中國産業或者企業應該借助産業轉移這樣的契機來完成我們在經濟上和在企業産業中各種不平衡的結構。
另外一個是從全球化的過程來看,實際上我們看現在在發達國家,包括歐美,製造業被重新認識,成為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埃森哲公司剛為全球的287家公司做了研究,我們看到一個趨勢,在過去幾十年的發達市場外包的能力,目前發達市場的企業越來越考慮到全球佈局。在案製造可能已經變成了國際市場産業轉移的趨勢,當然未來這種外包,或者是産業轉移的一種逆轉的趨勢跟我們新興市場國傢具體來説在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是有關的,但是這個東西不是主要原因。
我們的研究中也發現,實際上在跨國公司的整體的産品成本中,實際上它的勞動力成本平均只佔整體成本的5%到10%。
當然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情況,我們也對三種不同的行業做了研究,也就是重機械、高科技企業做了研究,我們也做了一些場景的假設。即便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30%,對企業成本的利潤影響也是不過1%到5%。因此實際上,這樣的製造業逆轉更多的是跨國公司為了適應本土客戶的需求。為了快速對本土市場客戶的要求進行反映,以及在全球化這個市場上進行重新佈局的一個考慮。
因此未來的製造業外包很可能是在勞動力密集型,無需深度的客戶化的這樣一些産業來進行的。我們看到中國的製造業面臨的上擠下壓的壓力。我們在向産業鏈升級的過程中,面臨歐美發達這些重新回歸製造業的壓力。昨天我也剛看到奧巴馬在講話中説要集全國的力量包括研究機構、企業和學校要大力發展美國的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
我們也面臨著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包括東南亞在美國的周邊市場,在歐洲市場這些國家,新興市場的壓力。因此,實際上面對這樣的問題,中國的應該把本國的市場和未來本國客戶,本土市場客戶這樣的需求做一個出發點。當然,中國的製造業的優勢還將存在。剛才我在看到屏幕上有其他的發言嘉賓談到,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年均增加了12%,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並不意味著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上舉輕若重的地位會結束。勞動力成本只是企業整個産品成本非常小的一個部分,中國的企業包括跨國企業在未來的轉型過程當中更多的會把中國不僅作為一個製造基地,而且會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來看待。
因此,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説,一方面我們要有全球市場的視野,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應該立足本土市場,立足城市化、工業化給我們各行各業帶來的巨大機遇和産業需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