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戴相龍提出人民幣國際化三步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6日 14: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財新網】(記者 王紫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專欄)(專欄)今天(6月26日)在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上,提出了人民幣國際化“三步走”的明確框架:繼續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全面推進國際貨幣的雙向流動,實現人民幣完全可兌換;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徹底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他預計稱,15年後人民幣會同歐元、美元一起,成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

  戴相龍稱,這三個階段是根據實現國際貨幣的五種功能劃分的。在第一個階段,要實現人民幣的計價結算功能,進一步發展貨幣互換,擴大人民幣在境外的持有,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

  針對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付多收少”的問題,戴相龍認為,這主要體現了投資者對人民幣長期前景看好。

  據央行此前統計,在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中,進口支付比例佔結算總量的約90%。這引發業界對投資者利用人民幣升值套利的擔憂。央行對此的解釋為,出口試點企業名單確定較晚,導致出口結算的金額遠遠小于進口結算。

  戴相龍認為,第二階段應擴大境內外合格投資者的數量,全面推進國際貨幣的雙向流動,使人民幣成為全球重要的投資貨幣。

  目前,央行已經出臺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而人民幣境內直接投資的個案試點也正在進行中。

  戴相龍提出的第三個階段,是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他認為此時人民幣的匯率、利率市場化應已經實現。達成這一步的關鍵是使人民幣在世界儲備貨幣中達到一定比例,“應該達到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例”。

  目前,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以及進一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問題,中國主要擔心的問題,一是對“熱錢”的監控,二是資本項目開放對國內資本市場造成的衝擊。

  據統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類規定的七大類40個資本項目,中國已經實現可兌換的項目佔比已達75%。而接近外匯監管層的人士此前亦表示,在現有條件下推進可兌換不是問題,對跨境資金流動監測也完全可以通過賬戶封閉運行解決,反而比在目前不開放狀態下圍堵各個“灰色渠道”更容易。

  戴相龍指出,過去20年金融改革的重點是防範風險,實現金融企業市場化,而此後的金融改革重點應轉為國際化,圍繞人民幣進行利率、匯率改革,讓更多的中國金融機構走向全球。

  他提出,應大力發展香港這一離岸市場,同時,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