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極少數人享受的奢侈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5日 0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走近略薩

  三文

  “從我閱讀開始,我就認為它非常神奇,了解單詞的意思,讓句子變成形象,通過這些形象你能知道其他人的生活,在時空中旅行,把我的生命融入到其他的令人驚奇、非常棒、神奇的生活中去。”

  如今,傳説中的拉美文學旗手馬裏奧巴爾加斯略薩,這位擁有秘魯與西班牙雙重國籍的2010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在上海如是追憶起自己的心路歷程。

  略薩認為閱讀如同陽光,照亮了他的青年時期,雖然那些激蕩少年心扉的冒險故事,多數已經記不起來了。不過,略薩的母親卻還記得略薩最早的作品,是讀這些書時的“一些補充”——比如遇到不喜歡的結局,略薩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給改了。

  在那個時代,對一個拉丁美洲年輕人來説,能從事寫作非常困難。因為文學是不能夠保證吃飯的工作。“我所知道的絕大部分作家只是在一些節假或星期天寫作。也就是説,他們是有能糊口的工作,比如律師、公務員、外交人員或者大學教師,然後用業餘時間寫作。”

  青年時期的略薩也是如此,他曾經計劃從事律師、教書或者是記者。但是,他始終確定自己的天賦在於文學,並利用一切空閒的時間進行寫作。直到今天,略薩仍舊認為專職寫作“是極少數人才能享受的奢侈”。

  略薩的第一部小説《城市與狗》,講述了一個軍官學校的經歷,暗合了略薩本人在軍官學校兩年的親身經歷,然而也正是這樣的方式,讓略薩很久之後才發現自己總是通過同一種方式在寫作,構成了與其他作家的顯著差異:“他們寫的是想象中的運動;對我來説,寫作一直都是記憶中影像的一個出發點。你有一些經歷、有一些記憶,可能有些東西還是很神秘的,能激起你的想象、幻想,給我一些暗示、想法。”

  寫作之於略薩,已經成為福樓拜曾經在書信集中談到的一句話:寫作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略薩認為,這並不是坐在書桌旁寫幾個小時,或用電腦寫作,而是根據你的寫作生涯安排你的生活節奏。也正因此,略薩的小説始終不拒絕生活,每每充滿批判與介入,他如此渴望與窗外的路人有所交流,“故事可能不需要連續,就是生活中的故事。”

  如今,當榮膺2010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時隔15年之後再度來到中國,莫言、閻連科、張抗抗、徐小斌等著名作者紛紛成為略薩單純的粉絲,他們中有的人在此前徹夜難眠,有人則動情開起並不很有趣的玩笑,有的甚至找出了幾十年前出版的略薩小説。與之對應,略薩再也難以找到多年前可以自由爬長城的閒情逸致,面對諸多粉絲的致敬,他不吝于談論文學,始終熱情飽滿。

  略薩就是略薩,即使諾貝爾獎最終頒發了給他,似乎也不能額外增加略薩在文學史上的光彩,反而更像是該獎項的合理性加分——畢竟,略薩曾經的老朋友、後來的老對手加西亞馬爾克斯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就獲得了這份榮譽,略薩則幾乎遲到了三十年。對於這一點,略薩的批判毫不客氣。他直言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會經常犯錯,譬如把第一屆諾貝爾文學頒給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而不是列夫托爾斯泰和易卜生。

  “那幾位我剛剛供奉在自己設置的私人神龕裏的作家:福克納、海明威、馬爾羅、多斯帕索斯、加繆、薩特,我腦海裏曾經多次閃過給他們中間某一位寫信的念頭(那時他們還都健在),想請他們指點我如何當上作家。”略薩曾經不無羞澀激動地回憶自己十四五歲時的身影。即使在奧德亞將軍獨裁統治下的灰色的利馬,這個文學少年也懷抱著總有一天要當上作家的夢想,興奮與苦悶並存。略薩認為自己剛寫作的時候也是個二流作家,沒有這些偉大作者的引導,他認為自己不會成為今天這樣的作家。

  時移事往,略薩也如同自己心之嚮往的大師那樣踏進了神殿,給後人的努力點燃一盞燈塔——譬如他與馬爾克斯等人的作品,曾經照亮中國八十年代的文學世界。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