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業內辯生奶標準該不該降 有消費者開始棄國産奶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1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乳業標準全球最低還低得有理?

  ■行業內爆發口水戰:生奶標準該不該降?

  ■消費者無所適從,有人乾脆改喝進口奶

  ■行業內爆發口水戰:生奶標準該不該降?

  ■消費者無所適從,有人乾脆改喝進口奶

  □本報記者 高麗莎

  早報訊 “不管它細菌總數是50萬個,還是200萬個,反正國産奶我不喝了。”近日,一則中國乳業標準被指全球最低的消息傳開後,這場關於乳業標準高低的口水戰就沒有停過。不過,杭州的金女士已經對家庭喝奶計劃進行了調整,由國産奶換成了進口奶。

  乳業標準陷入口水漩渦

  乳業標準的口水戰最先是從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開始的。

  在日前舉辦的牛奶行業內部研討會上,王丁棉炮轟新的乳業標準是“全球最差、最低標準”。

  2010年新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質含量為大於等於2.80克,而在該標準頒布前的要求是不低於2.95克。生鮮乳菌落總數以前允許每毫升50萬個,現在是每毫升200萬個。

  王丁棉表示,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這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 2010年調整國家牛奶質量標準時,曾徵求地方奶協和專家的意見,但提出的意見95%都沒有被採納。

  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則認為,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國情出發。

  那達木德稱,中國72%的原奶由散戶生産。春夏兩個産奶旺季,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生産的原奶,蛋白質含量達不到2.95克每百克。這樣的話,奶農們的牛奶都要倒掉了。農業部做了大量的調研,主要從國情出發,照顧大多數奶農的利益,於是把標準降低了一些。

  “標準中的細菌總數上調,也是考慮到農民散養奶牛的環境現狀。”那達木德説,“因為養殖環境較差,如果細菌總數標準按50萬個每毫升來規定,絕大多數散戶的原奶達不到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定格200萬個每毫升,就能保證奶農生産出合格的奶。”

  雙峰認為調標準需考慮國情

  乳業標準的口水戰在行業內掀起波瀾。杭州本地乳業的掌門人也有話要説。

  一位不願意露名的杭州乳企高管力挺王丁棉。“一些大企業培養了中國人喝牛奶的習慣,這是功不可沒的,但越是大的企業,越是搶奶源,他們就從奶農散戶手上收奶,這個標準降低後,更方便他們收奶了。”

  這位人士認為,大企業應該實事求是,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産經驗,但不能誤導消費者。其實中國乳業有條件可以做得更好。

  杭州新希望雙峰乳業有限公司的生産總監范榮彬認為,對此次爭論應該“一分為二”看待。“有的個體養殖戶,生産條件差,製冷條件差,擠出來的牛奶不能迅速降冷保存,細菌繁殖速度就很快。一些乳製品企業沒有牧場,需要收購中間商的生奶,這讓散戶生産的原奶游離于控制範圍之外。他們的原料奶(細菌含量)很難達到50萬以下,一般都是200萬左右,所以這還是需要考慮中國國情的。”

  針對一些專家和企業認為中國乳業標準低得有道理的觀點,很多消費者表示了憤慨。“説標準定高了損害奶農利益,還有什麼‘標準高了,三聚氰胺的事件就容易發生’,這完全是詭辯,是拿老百姓的健康開玩笑。”杭州消費者丁先生表示,如果按照這一邏輯,中國所有的標準都應該定得最低。難道三聚氰胺事件是因為中國乳業的標準太高了而引起的?

  有消費者開始拋棄國産奶

  降低牛奶標準會否影響公眾健康?這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生奶細菌數越高,安全系數越低。高溫殺菌可以殺死有害菌,但消除不了有害菌代謝産物,所以對人體的安全是有害的。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牛奶主要有兩種,常溫奶和巴氏奶,它們的殺菌程序不同。常溫奶是在牛奶加工過程中以137℃高溫瞬間消毒殺菌製作的牛奶,保存時間比較長,一般半年到一年。由60℃到85℃緩慢加熱殺菌,稱為巴氏奶,保存時間短,一般只有幾天。

  范榮彬説,在殺菌過程中,常溫奶是做到了商業無菌(殺滅在正常的商品管理條件下的貯運銷售期間有礙人類健康的細菌),但微量元素損失大,而巴氏奶微量元素營養損失少,經過巴氏殺菌的牛奶細菌總數都在國家合格範圍內,對人體不會有影響,消費者可放心飲用。

  儘管如此,記者發現,周邊不少朋友已經放棄國産奶改喝進口奶了。萬象城OLE超市店長告訴記者,最近該店的進口牛奶銷量不錯。售價32元的一升裝澳大利亞有機牛奶賣得還很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