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連續第二年大規模外買 今年進口玉米量料超去年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經實習記者 彭斐 發自北京

  繼2010年首度大規模進口玉米之後,今年我國或將繼續迎來玉米進口“大年”。

  6月22日,美國穀物理事會稱,中國2011年料將進口多至500萬噸玉米,目前已採購約125萬噸玉米。不過,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則認為,中國在2011/2012年度將進口約160萬噸玉米。

  分析人士認為,受國內供需影響,今年國內玉米進口量將在去年155.8萬噸的基礎上小幅升高,玉米進口主體將是玉米深加工企業。而當前國際玉米價格與國內到港價格近700元/噸的差距,是玉米進口受阻的最直接因素。

  玉米進口或成常態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進口玉米12010噸,同比增長逾一倍。今年1~5月份,我國玉米進口量增長3.2%,總計24442噸。

  據報道,早在今年3月份中儲糧就已經向美國訂購100萬噸玉米,首批已經裝運。5月5日,中儲糧公司新聞發言人程秉洲向路透社證實了該消息,但同時表示,中儲糧並沒有急切的再進口計劃。

  美國穀物理事會(USGC)總裁兼執行長ThomasDorr22日表示,中國2011年料將進口多至500萬噸玉米。USGC的依據是:中國今年已經採購了約125萬噸玉米,且預期將採購2011/2012年度新作玉米來滿足其2011年大多數進口需求。

  中華糧網玉米行業分析師張智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儲糧從美國訂購的該批玉米約在7月份之後到港,“這或代表著今年中國進口玉米的正式開始。”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世界上的主要玉米出口國,每年出口玉米數量約在300萬~600萬噸,個別年份玉米出口數量超過了1000萬噸。2010年,為了滿足國內玉米需求,我國15年來首次大規模進口玉米。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共進口了155.8萬噸玉米,進口量為十餘年來最大。

  當前由於國內對玉米的需求攀高,國家相關部委已加大力度整頓玉米深加工行業,以確保飼料用玉米的充足。

  張智先認為,雖然政策調控力度的加大將會抑制部分深加工玉米消費,但當前國內農戶玉米余糧水平處於低位,而政策性玉米經過持續拍賣已有較大數量的消耗,國內玉米供給形式仍難以樂觀。

  2009年7月21日至今的兩年時間內,國儲玉米延續著基本每週一拍的超高頻率。數據顯示,2010年,中儲糧共向市場投放了大約3000萬噸國家臨時收儲玉米。

  不過,相較USGC高達500萬噸的預測,本月稍早,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稱,中國在2011/2012年度將進口約160萬噸玉米。張智先認為,世貿組織成員每年700萬噸的玉米進口低關稅限額,是國外機構與國內機構預測懸殊的重要原因。

  “通過進口玉米來緩和國內供需矛盾仍是可能的選項之一。”張智先表示,隨著我國玉米需求的增加,去年以來,國內玉米供求矛盾逐漸顯現,市場普遍預計,進口玉米將會成為常態。

  不過,他同時指出,玉米進口主體將以中糧、華糧等涉足玉米加工的企業為主,因國外玉米以轉基因品種為主,去年即出現過阿根廷轉基因大豆到港後被退回的先例。

  玉米進口受阻700元價差

  有國內研究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由於大豆單産收益低於玉米等農作物,今年黑龍江地區大豆減少面積約為1000萬畝,其種值面積主要轉移給玉米。所以長期來看,玉米種植面積加大,對供應方面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張智先表示,自去年以來,國內玉米市場持續漲價,但在價格方面,依然較國際玉米有優勢,這也是影響中國玉米進口的直接因素。

  北京中期6月22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外玉米的價差在700元/噸左右。如果實現免稅,國外(美國)玉米的進口價約在2459元/噸,與國內南方港口玉米現貨價2400元/噸稍有價差。

  “如果減免關稅,隨著後期國內外玉米價差的拉低,則大量進口玉米有望實現,屆時可借用外來玉米調控國內市場。”張智先分析指出,不過,國家也面臨一個風險,那就是玉米會否成為另一個“大豆”,所以在放開關稅這個問題上可能會比較慎重。

  多位分析人士稱,上月海關進口玉米數據表明,我國正在積極拓展進口玉米來源,目的是掌握進口玉米價格的主動權。較為引人關注的是,5月進口的玉米約有四分之三來自緬甸。

  “進口玉米可以有效緩和國內玉米市場供求,抑制國內玉米價格的上漲預期。但由於進口玉米價格存在價差,難以對國內玉米市場構成太大的壓力。”張智先認為,今年玉米進口將在去年155.8萬噸基礎上有小幅上漲,但絕不會是美國穀物協會預計的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