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當地時間6月20日上午出席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總統府為他舉行的歡迎儀式。這是時隔10年來中國國家元首首次對烏克蘭進行國事訪問。中新社發 張朔 攝
中新網6月22日電香港《文匯報》22日刊文説,通過俄羅斯“軸心國家”的關鍵性作用,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重要支點國家”的平衡穩定作用,“一軸兩點”戰略將確保中國西部戰略空間的力量平衡與繁榮穩定,中國“歐亞新戰略”正漸具雛形。
文章摘編如下:
6月12日至20日,胡錦濤主席對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烏克蘭三個歐亞大國進行了國事訪問。此訪是胡錦濤今年繼元月訪美後的一次重要外事活動,意義重大,成果豐碩。胡錦濤與俄哈元首確定了2011年至2020年中國與俄哈中長期發展戰略,訪問使中國與三國雙邊關係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筆者認為,此訪的深意在於體現了歐亞地區在中國外交“大棋局”中所處的特殊重要地位,也凸顯出中國“歐亞新戰略”正漸具雛形。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具有全球意義
胡錦濤是次俄國之行是此次歐亞三國之行的重中之重。胡錦濤與梅德韋傑夫總統發表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十週年聯合聲明和《中俄關於當前國際形勢和重大國際問題的聯合聲明》,最重要成果是,將江澤民主席和葉利欽總統1996年倡導並建立的“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升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由此步入“全面”階段。
隨著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大國迅速崛起,歐美主導世界事務的能力日顯疲態。同時,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促進更公正、民主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早日形成,新興國家正與歐美等大國或大國集團演繹著縱橫捭闔的“三角關係”或“四邊關係”,博弈之激烈,前所未有。奧巴馬上任後,中美和俄美關係得到明顯改善,但美國歷屆政府所奉行的對中俄“遏制加接觸”政策的本質並未改變,雙方結構性矛盾和衝突將長期存在,圍繞核心利益的鬥爭不時表現出白熱化。
在未來幾十年,中俄面臨相同的戰略任務和目標: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建設以創新為核心的全面現代化國家。在時下錯綜複雜的內外環境下,中俄惟有在政治和安全上相互借重,經濟和能源上相互依存,科技和人文上相互借鑒,方能贏得主動,實現上述目標。雖然兩國間或有“中國威脅論”和“俄羅斯威脅論”泛起,但都不構成當局的政治判斷和主流民意。因此,西方有學者質疑“中國龍”與“俄國熊”無法“同居”的判斷是站不住腳的。
哈已成為中國在中亞實現綜合安全的“穩定器”
6月13日,胡錦濤與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在阿斯塔納宣佈,兩國建立和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哈政治關係的最新定位表明,中國認可哈在中亞地區的領導地位,哈亦願意成為中國打擊“疆獨”在內的“三股勢力”的西部屏障,保障中國石油天然氣供應和通道安全的“穩定器”。
2005年中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來,哈已成為繼俄之後中國在歐亞地區最重要的戰略夥伴。隨著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升至50%以上,加之海上石油通道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馬六甲瓶頸)矛盾日顯突出,作為産油大國的哈國在北京陸上能源供應版圖上的份量大大增加。自1997年始,中石油在哈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哈已成為中國主要的石油來源地之一。
與此同時,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三國已初步形成了油氣生産體系和陸上油氣管道運輸網絡,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9年6月,2010年12月和今年6月,胡錦濤不辭勞苦,“三顧哈國”,個中原因不言自明。有理由相信,是次高訪建立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機制,加之近兩年實際存在的中哈元首互訪“慣例”,中哈關係已進入大國關係層面。
烏克蘭成為中國“歐亞新戰略”的亮點
烏克蘭是前蘇聯第二大加盟共和國,領土面積比法國還要大,人口接近5000萬,在航空航天、軍工、高科技、機械製造、造船和農業等領域都有很強實力。烏獨立近20年來,兩國關係發展曲曲折折。從1991年到2003年,雙邊關係進展較順利,庫奇馬總統兩次訪華,包括訪問香港。江澤民主席也曾兩訪基輔。但2004年烏爆發“顏色革命”後,尤先科總統奉行“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一邊倒”政策,強力反俄,強力推動烏加入北約,對中國的政治制度另眼看待,連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樣的重要國事活動也出爾反爾,最終爽約“缺席”。在這種環境下,中國國家元首10年未訪基輔不足為奇。
亞努科維奇2010年2月贏得大選後,開始大幅調整對外政策,奉行對俄、美、歐等距離大國平衡外交政策,贏得國內外歡迎。由於亞氏將發展經濟作為當務之急,自然不會忽略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的存在。2010年4月,兩國元首曾假出席紐約聯合國核安全峰會期間會晤;去年9月,亞氏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主動提出建立烏中戰略夥伴關係建議。此次雙方正式確立戰略夥伴關係,不僅使兩國關係重新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而且使之躍上了“戰略夥伴”高度,為中烏各領域全方位合作提供了強大動力。
俄哈烏是中國“歐亞新戰略”的軸心和重要支點
歐亞地區是一個地緣政治概念,指前蘇聯十二個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理範圍和空間(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三個波羅的海國家除外)。蘇聯解體後,美歐利用“雙擴”和“顏色革命”打壓俄羅斯:軍事上北約東擴,經濟上歐盟東移,政治上鼓勵策動“顏色革命”,扶植反俄親美政權,擠壓俄羅斯戰略生存空間,使其喪失重新崛起的力量和條件。但事與願違,西方“遏俄弱俄”政策非但沒有成功,反而刺激了俄羅斯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的意志力和能量釋放。進入新世紀,俄羅斯沿著普京制訂的“強國戰略”,迅速恢復民族自信,政治經濟社會形勢恢復穩定,成功保持了地區強國和世界大國地位。
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與俄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等一系列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擁有一致或相近立場。故此,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新俄羅斯一直是中國在歐亞地區的軸心夥伴國,特別是通過簽訂《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保持了“準盟友”關係,其間有不少實例。當1996年後台灣海峽幾次出現重大危機關頭,世界大國中只有俄堅決站在中國一邊,甚至與中方在山東聯合舉行有重型戰略轟炸機遠程奔襲、大型登陸艦搶灘登陸的“反恐”大型軍事演習,令世人矚目。
在可預見的將來,俄仍將是中國在全球政治中最可信任的戰略“盟友”,是中國“歐亞新戰略”的軸心國家。同時,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完全有條件成為中國歐亞“大棋局”中的重要支柱國家(今後阿塞拜疆和烏茲別克斯坦可在一定程度上扮演這種角色)。
中國的歐亞新戰略應注意平衡發展與獨聯體其它國家的全方位關係,這也是全球化的需要。
總之,通過俄羅斯“軸心國家”的關鍵性作用,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重要支點國家”的平衡穩定作用,“一軸兩點”戰略將確保中國西部戰略空間的力量平衡與繁榮穩定,從而使中國可以集中精力,解決以臺海危機和南海爭端為核心的東南方向的挑戰。(尹樹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