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龍軍:洪水能否衝醒我們大興水利的決心?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2日 20: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本報評論員 龍軍

  久旱逢甘雨,人們期待已久的一場場大雨,卻讓一些地方又成為“澤國”。武漢市城市建設部門的幹部在接受央廣記者採訪時説,由於城市排水系統建設不配套,有的管網雖是新建的,但有的管網還是清朝時期留下的,“腸梗阻”現象容易發生。

  類似武漢城市排水的情況,在全國各地普遍存在。城市尚且如此,農村情況又如何呢?連日來,全國各地不斷傳來洪澇災害的訊息,大量村莊、良田被淹,廣大軍民奮力搶險抗災。

  本來,天要下雨天上有太陽,這是客觀規律,是自然現象,是滋潤地球萬物生長必不可少的條件。近些年來,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天氣似乎越來越不可捉摸,“非旱即澇”出現的情況似乎越來越頻繁,人類投入到抗災救災中的人力物力財力也越來越龐大。不僅貧窮落後的國家如此,而且發展中國家乃至於發達國家也是如此。相比大自然的力量,人類顯得十分脆弱與渺小。

  然而,大自然帶給人類的惡劣天氣並非今日之時代才有。據《低碳戰爭》一書稱,中國五千年文明史關於氣候的記錄顯示,在以往幾千年中,出現過幾次由暖變冷、又由冷變暖的週期性變化,在三四千年前,中國大多數地方的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還高。人類曾經歷過的大災大難數不勝數,而且,人類也在大災大難中不斷磨練和成熟,給今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與天鬥與地鬥的寶貴經驗。

  其實,氣候變化並不可怕,氣候變暖更是有利於生物圈的繁榮和人類的發展。據考證,中國歷史上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的時期大都出現在氣候溫暖期,大唐盛世時期的氣溫不僅比魏晉南北朝要高3℃,而且比今天也要高1℃-2℃。

  這就説明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在氣候變化帶來的乾旱或洪災面前,一味地強調客觀自然原因,一味地歸罪于大自然的不可抗力,那便連古人就不如了。古人中,既有大禹治水的勵志精神傳承至今,又有歷時兩千多年經久不衰的都江堰等一大批水利工程依然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當然,今日之水利工程的浩大並非古時能夠相比,單説一個三峽工程、一個南水北調工程,還有千千萬萬座大小水庫工程,其對人類的貢獻都是古人無法想象的。

  但是,已有的工程和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努力就可停步了。相比今日之氣候變化以及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的旱澇災害,我們還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因為,今人對於自身生活條件的要求之高,也是古人無法想象的了。

  尤其在當下洪水肆虐地掃過祖國各地之後,在沖走了我們許多兄弟姐妹生命及財産的同時,應該更加衝醒我們踴躍推進水利建設“大躍進”的決心。唯有此,面對自然的破壞性力量,我們方可更為從容,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方可更有保障。